孫起很認真地想了想,才答道:“招兵練兵這個事沒辦法,隻能按部就班,急不得的。隻要咱們不犯錯誤,有這些人馬,問題也不會太大,畢竟咱們是守城,他們是攻城。到時候,隻要軍官指揮得當,新兵也能把城守好,隻要打上幾仗之後,新兵也就變成了老兵,然後再把那些老兵在關鍵的地方用活用好,有木都尉這樣的人指揮,咱們確實有不小的勝算。至於穩定後方,確保城內的百姓不出問題,我倒是有個好主意,就是要花費些錢糧!”
劉繼祖高興起來,問道:“什麼好主意?錢糧什麼的不是問題!您趕緊告訴我!”
木毅微笑道:“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主意,曆史上用過多次,就是‘開倉放糧’,隻要我們打開襄州糧倉,給廣大流民提供飯食,就能吸引大批流民過來。到時候,除了能提供兵源以外,還可以把大量不參軍的流民安置在城內各處,特別是各個城門周邊,這樣一來就能起到三方麵的作用。
第一,在現在這個形勢下,開倉放糧肯定能吸引大批襄州城附近的流民投奔過來,甚至整個江北道、江南道的流民都會聞風而動。這就為咱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士兵,並大大提高咱們的威望,咱們的勢力也能快速擴大。
第二,有勞動能力的人不能白吃飯,除了當兵的,必須要參加勞動才行,我們可以把那些不適合參軍或不願參軍的人組織起來,給他們民兵或軍戶的身份,讓他們為咱們生產各類軍備物資,以解決咱們軍備不足的問題。
第三,咱們可以答應這些人,隻要襄州城還在咱們手上,咱們就管他們吃住,甚至給他們錢花,但他們也要幫助咱們守好襄州城才行。否則楚王的人一進來,可就沒這好事了。楚王手下的人是什麼做派,他們應該比我們更清楚。這樣一來,咱們就和廣大流民的利益捆綁在了一起,那時候城裏到處都有咱們的耳目,城內那些有二心的人甚至楚王的奸細就翻不起多大的浪花了。
您看我這個主意怎麼樣?”
劉繼祖聽了大喜過望,讚道:“您這個主意真好,我這就跟木都尉送信,讓他依計行事。幹脆您把這裏的事處理好之後也去襄州城吧,木都尉那裏正缺您這樣的人才呢!”
孫起聽了卻沒有回答劉繼祖的話,而是一拱手,麵色鄭重地問道:“公子,去不去襄州城下來再說,有個問題我卻不知當問不當問?”
劉繼祖沒注意孫起的臉色,他剛得到了一個好主意,正在興頭上,笑道:“孫先生這是說的哪裏話,有什麼當問不當問的,咱們現在是一條繩上的螞蚱,但問無妨!”
孫起又抬頭看了看四周,見周圍沒人,才低聲問道:“這個隊伍,您和木都尉究竟誰說了算?”
劉繼祖一愣,他怎麼也沒想到孫起會問這麼一個問題,詫異過後,答道:“我們才剛起事,走到今天都是形勢所迫,還沒考慮過這個問題。原本的計劃是我和師祖先來臥虎寨查探一番,等襄州城那些新兵練出來之後再來攻打山寨的,是因為我們打聽到您來了臥虎寨,臥虎寨的實力越來越強,我們才決定提前動的手。
襄州城也是如此,我們是想拿下臥虎寨之後,以臥虎寨為基地不斷招兵買馬,等實力壯大了再拿下襄州城。昨晚的行動完全是巧合,先是您跟我說了楚王以及四大家族的事,然後是師祖碰巧看到那兩百名士兵,形勢逼迫得我們不得不提前動手,現在襄州城還是一團亂麻著呢,哪有時間考慮這個問題!”
孫起卻搖了搖頭,“公子,名不正則言不順,對於軍隊來說,這些事是必須明確下來的,否則大家聽誰的呢?萬一意見相左怎麼辦?這可不是小事,下麵的人都在議論呢!還有就是稱呼,咱們現在的稱呼五花八門,軍隊裏的、官府裏的、江湖裏的、市井裏的、鄉裏民間的不一而足,一點也不規範,這可不行,必須讓大家明確自己的身份與職責,並配套製定一套獎懲機製才行!”
劉繼祖當然知道這個,就連百家莊那麼點人還要定規矩呢,何況這麼多人的軍隊!他點了點頭,說道:“孫先生您說的對,咱們這兩天先把臥虎寨這裏的事都理順了,該賞的賞,該罰的罰,然後我和你一起回一趟襄州城,去把這個事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