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祖這是第一次聽他說起這些事,似乎也是肺腑之言,不禁對他肅然起敬。他沒想到段驛丞居然是這樣一個人,原本劉繼祖是想等安全了,在路上就不告而別的,但這時他卻決定即便自己要走也要提前告訴段德清,讓他先找好替代自己的書辦,以免影響到他的職司。
於是他連忙說道:“段兄考慮的十分周到,為官能做到這樣也是不容易了,小弟實在是佩服得緊!”
段驛丞笑道:“咱們自家人不用那麼客氣,我也就是發發牢騷,咱們趕緊趁熱吃飯吧!”
劉繼祖連忙把那兩包吃的拿了過來,隻見兩包吃的都是拿幹荷葉包著,一個裏麵包著的是燒雞,一個裏麵包著的是十個熱氣騰騰的包子。包子個頭不算大,聞味道挺香,應該是肉餡的。但劉繼祖自從上次在太行山吃了人肉包子之後,就留下了心理陰影,看見肉餡包子心裏就犯惡心。
段德清不知道這些,他隻吃了兩個雞腿和兩個包子就飽了,剩下的都留給劉繼祖吃。劉繼祖看著包子心裏就是一陣翻湧,但他不是那種嬌氣的人,更不是會浪費食物的人,因此忍著惡心還是先把包子吃了,然後才吃的燒雞。
劉繼祖一邊吃一邊在心裏安慰自己,心想官兵去買的包子應該不會是人肉包子吧,再說了這裏也不是太行山那荒僻之地,肯定沒問題!就這樣他一邊在心裏安慰著自己,一邊把八個不大的包子塞到了嘴裏,他都沒怎麼嚼就直接吞進了肚子裏。
吃完八個包子,劉繼祖才開始吃雞,之所以後麵才吃雞,也是因為他想借著燒雞的美味壓住心頭的惡心。燒雞確實美味,那時候可沒有飼料雞,都是走地雞,也沒有激素、抗生素之類的東西,環境中更是不存在各類汙染,因此完全是純天然的綠色食品。
食物的味道當然是美味無比,劉繼祖覺著這也是古代社會比現代社會要好的地方之一。但反過來說這也是問題,就因為沒有大規模工業化生產養殖,使得古代社會的物質十分匱乏,那時候的肉食可不像現代社會那麼豐富,那麼便宜,更不是普通人想吃就能吃到的。
劉繼祖雖然從小吃肉長大,但那是因為練武需要,主要靠田先生和吳倫接濟,次要靠家裏人咬緊牙節省出來的。但家裏人每餐飯吃什麼他是知道的,主食能吃飽的年頭,那就是老天爺賞飯吃的好年景。收成稍微欠收一點兒,他們就要用雜糧來補充,才能哄飽肚子。
記得有一年大旱,年景特別不好,所有糧食都大幅欠收,到了開春青黃不接的時候,他們家飯都吃不飽了。隻能去地裏挖野菜、摘榆錢充饑,多年的積蓄也都花完了,家裏的牲畜除了牛以外也都買了去換粗糧,一直熬到秋天糧食熟了,他們才算熬過那一關。
至於肉食,那是隻有逢年過節或有什麼好日子才能吃到的,吃的也多是自家養的小牲畜,比如雞、鴨、鵝、犬,魚則是自己去河裏捕的。當然祖父偶爾也會到集市上割一斤半斤的豬肉回來解饞,但那就要花錢了,因此吃的很少。
大一些的牲畜,如羊和豬則是要有紅白事、滿月酒之類的大事,家裏才會請人殺了來辦酒席。沒有這些事的時候,豬羊養大之後多是趕到集市上賣掉,換成錢存起來,用於應災、防病、救急、蓋房、娶親之類的事。
如果年景好些,家裏也有些積蓄時,有些人家會在過年前自己請人來殺豬,稱之為殺年豬。殺年豬的講究很多,首先要選好日子,然後要選好屠夫,最後還要有儀式和彩頭。酬勞除了請幫忙的人吃肉喝酒之外,還要給主刀的幾斤肉和一幅豬下水。
那時候的豬都是原生態的豬,品種也和現代的不一樣,開春去買一個豬仔,養到年底也長不了多大,殺完之後能剩下一百來斤肉就不錯了。即便這些肉,他們也舍不得過年都吃掉,過年時主要是吃那些不易保存的豬頭、豬尾、豬上水以及豬骨,豬肉隻會吃一小部分。
剩下的大部分肉他們都會醃起來,這樣就可以保存很長時間,但即便這樣的人家也不是經常能吃到肉的。對此,劉繼祖深有體會,也因此他對食物極為珍惜,從不浪費。即便現在有錢了,也從不多點菜,桌上的菜隻要有他在,就從沒有剩下過。
因此兩隻雞被劉繼祖吃的幹幹淨淨,骨頭上的肉都啃幹淨了,能吸的骨髓也被他吸幹淨了。段德清津津有味地看著劉繼祖吃東西,居然都看餓了。但劉繼祖吃東西的時候卻不怎麼看人,從來都是低著頭專注地吃,等他吃完才會抬頭。
因此等劉繼祖抬頭看見段德清盯著自己時,他有些不好意思,笑道:“我吃相有些難看,讓兄長見笑了!”
段德清笑道:“哪裏,哪裏!看賢弟吃東西能開胃!”說完就靠在車窗旁打起了瞌睡。
劉繼祖聽了也笑了笑,卻突然想起了七妹和葉子,她們也曾經這麼說過。但一想起她們,就又勾起了劉繼祖的心事,他收了笑容,把那些吃剩的雞骨頭用幹荷葉包了起來,然後掀開車窗簾,丟到了路邊。看著這包垃圾,劉繼祖先反思了一下自己的不文明行為,也收回了傷心事,心想古代社會連垃圾都是純天然的,除了不夠美觀之外,卻不會對環境造成什麼破壞,這應該又是古代社會的一個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