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開國推誠宣力武臣魏國公徐輝祖,錦衣親軍衛指揮同知徐欽接旨!”耿炳文將聖旨雙手高舉大聲喊道。
“臣接旨!”徐家父子縱然心裏奇怪,卻也不敢有二話,見此情景隻得第一時間下跪接旨。
在場的徐家其餘眾人,反應稍稍慢了一拍,更是不明就裏,不過也是接慣了聖旨,見慣了大場麵的,馬上也跟進,於是瞬間烏泱泱跪倒了一大片。
“奉天承運皇帝,敕曰:徐氏嘉門,三代輔國,元良賢德,寶樹初成,惟願華蓋,永鎮社稷。故今欽定冠字,諭省聖命,謹加恪勉。禮儀既備,令月吉日,昭告爾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於嘏,永受保之,曰伯明敬父。欽此!”
“臣謝主隆恩,陛下萬歲!”
這旨雖是順利接下來了,可徐家父子都有些懵,事先一點風聲都沒有漏出來,甚至昨天徐輝祖去三請的時候,耿炳文都還像沒事的人一樣。照理來說,這麼大的事情,以耿炳文的性格,不至於拿來如此兒戲的。
不過再怎麼說,總的來說這也是皇恩,是一項極大的榮譽。皇帝親賜冠字,幾乎是開國以來的頭一份,畢竟一般來說,這冠字都是父親和師長所賜,而一眾皇子皇孫們又不用這個東西,所以這一行為基本上就是公開表達了對徐欽的厚愛。更不用說公開在聖旨中以極高的規格肯定徐家的功績,也毫不吝讚美之詞地明確地表達了對徐欽未來的期許。這等聖眷榮耀,絕對可以說是別人家是怎麼都羨慕不來的。這一點在耿炳文臉上複雜的表情中就清晰地體現了出來。
唯有徐輝祖是真有些臉黑,他辛辛苦苦為徐欽構思了多時的字號說沒用就沒用了。而且耿炳文這個老家夥,竟然一直瞞著,直到最後的關鍵時刻才拿出聖旨,還差點讓徐家出了醜,更準確的說,其實已經出醜了,接聖旨連個香案都沒擺,也是虧得在場的都是自家人,否則縱使是情有可原,卻也說不得還得被彈劾一個大不敬之罪。
“長興侯,這樣做不地道吧?”努力忍著,等儀式完成,徐輝祖才黑著個臉問道。
“呃,魏國公恕罪,老夫實在也是沒辦法。老夫也是剛剛散朝出宮的時候,才在半道上接到的聖旨。而且陛下在給老夫的這道聖旨上麵,明確要求老夫最後給欽哥兒冠字的時候才拿出來,你看老夫能有什麼辦法?”耿炳文一邊說,一邊從袖子裏拿出另一卷錦帛。
原來耿炳文拿到的是一道手諭。趁著他展開給徐輝祖看的時候,徐欽也伸頭瞟了一眼。果然是朱元璋的中旨,一貫的白話風格,而且很任性地特意要求耿炳文一定要在最後的冠字祝詞的時候再拿出正式的敕書。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說一下明朝的聖旨大致分級。
和之前曆代大致相同,明代正式的聖旨也可分為冊、詔、敕三等。
簡單理解,冊對應的是冊封皇後、皇妃,及所有的爵位之類的最正式的場合,而且一般來說有明確的針對對象,也就是平時常說的冊封。詔書則是皇帝正式的發布公開命令的文書,內容大多是針對全天下臣民的公開信息,比如發布大誥、發布逆臣錄等法令的時候,就是用詔書。而針對於某一個人,或小團體的正式命令,但不涉及永久性和必須昭告天下的情況,則用更低一等的敕書。
上述三種正式聖旨,一般情況下都是要經過整個朝廷認可的。明代廢相之前,這些都需要得到丞相、三省的認可和同意,才能夠順利的發出去。而明代中後期,內閣形成之後,也需要得到內閣的同意。
但實際上,就算是在朱元璋廢相到內閣形成這段時間,其實這種正式聖旨一般情況下朱元璋也會在朝會上公議。隻不過朱元璋的權威夠重,就算是有時候像這次一樣,直接發出來,也沒人敢說什麼。不過這種未經公審的聖旨,在後來即演變為了明朝的中旨,實際上就是沒有公信力的聖旨的蔑稱。
但不管怎麼說,聖旨就是聖旨,經過正式渠道出來的聖旨,如若有人不遵從,那便是毫無疑問地抗旨不遵。而即使是後來被藐視的“中旨”,也極少有臣子敢於正麵抗旨,最多就是借由一些迂回的渠道,來個封還之類的。
最後皇帝有時還會臨時發出另一種非正式的聖旨,這種皇命一般稱之為手諭。這種非正式的聖旨,形製不定,有可能是直接用敕書的形式,也有可能是用耿炳文拿到的這種相對比較正式的錦帛,還有可能是一張小紙條,甚至有可能是直接傳旨人員口述,不過命令的內容一般都是比較小的事情。
這種命令的具體效力,就要看皇帝本身的權威了。不過很顯然,朱元璋的權威絕對足夠,哪怕是最不正式的口諭,違抗的話也極有可能產生非常嚴重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