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看水庫的老王(1 / 2)

第二百四十三章看水庫的老王

程支書帶著劉思宇和沈萬新一行,沿著那條被茅草掩蓋的公路,走了近半個小時,就見公路順著白樹溪河,拐進了一個山穀,隻是這時的白樹溪,全沒有經過縣城時的清澈秀麗,連嘩嘩的流水聲也變得很小,河裏大個大個的石頭到處都是,在陽光下泛著白光,順著公路走去,這個山穀倒也景色秀麗,山坡上的樹木種類繁多,全都長出新嫩的葉子,更有幾株樹,還開著鮮花,有幾隻小鳥在樹間飛來飛去,不斷地鳴叫,給整個山穀增添了無限生機。

程支書一邊走,一邊向劉思宇介紹山穀的情況,據他的介紹,一個山穀很長,直往前走,就到了玉嶺的最高峰,不過那裏是原始森林,沒有人煙。隻有偶爾去山上打獵或采藥的人在那裏出沒。

楊灣水庫就建在前麵不遠的山穀裏,這楊灣水庫還是四十年前修的,當時楊灣鄉還叫楊灣公社,村也不叫村,而叫大隊,為了解決楊灣壩子的灌溉問題,當時的公社**委員會號召全公社的人民群眾,利用了一個冬天,上千人在工地上不停地勞動,終於在山穀的最窄處,修建了一個全縣第三的大水庫,並且在竣工以後,修建了小電站,楊灣也成了全縣最早點上電燈的公社。

當然那時的人民群眾,家裏可沒有現在這麼多的電器,每家就隻有幾顆功率很小的電燈,當然也沒有電表什麼的,電站按家裏的電燈顆數收費。

現在楊灣沒有用這個電站的電了,這個電站在縣電業公司把高壓線路架到楊灣後,就直接關閉,那裏隻住著一個水庫管理員。

大家邊說邊走,速度倒也不慢,不一會,劉思宇就看見一個高高的大壩出現在眼前,沈萬新指著那個大壩,說道:“劉縣長,那就是楊灣水庫的大壩。”

隨著大家的走近,劉思宇發現這大壩高約三十米左右,長則有六十米左右,外麵呈斜麵,上麵長滿了青草,看情形,這個大壩的應該是泥土築成,至少大壩的外麵是用泥土壘成的,至於裏麵,還要上去才能看清。

水庫大壩的底部,有兩條用條石覆蓋的溝堰,分別沿著白樹溪的兩岸,向外流去。大家上了大壩,劉思宇才發現這大壩上麵很寬,大約有五六米左右,靠水庫裏麵的兩米是條石徹的,外麵則是堆的土。隻是這大壩好像很多年沒有修補了,因為水庫的水位很淺,可以看見條石之間有的地方已出現了較大的裂縫。

劉思宇觀察著這楊灣水庫的大壩,不由擔憂起來,這水庫的泄洪道修在離壩頂約十米的地方,用一個巨大的鐵閘門擋著,劉思宇走過去,看到那個閘門上的轉盤鏽跡斑斑,劉思宇叫過蔣明強,笑著說道:“來,我倆搬搬看。”

看到劉思宇躍躍欲試,沈萬新和秦初平急忙說道:“劉縣長,你在一邊指揮,我和秦鄉長來就行了。”

聽到幾個手下這樣說,劉思宇當然不會再去搬動它,隻是沒想到他們四人使足了勁,那個轉輪卻是紋絲不動。劉思宇仔細看了一下,說道:“沈書記,這個閘門大概被鏽住了,你讓人弄點油來,浸泡一下,一定要讓這個閘門能投入使用。”

這時,那個看管水庫走了過來,他是上壩村的一個單身漢,今年已有五十五歲了,反正他隻有一個人,鄉政府就請他看管水庫。

看到沈萬新,那個看管水庫的卑微地笑了笑,敬畏地喊道:“沈書記,秦鄉長,你們來了。”

沈萬新威嚴地看了他一眼,說道:“老王,這是縣裏的劉縣長,專門來檢查水庫的情況。”

老王一聽沈書記介紹說這五人中最年輕的那個竟然是縣長,身子彎得更低了,怯怯地喊道:“劉縣長。”

劉思宇伸出手去,熱情地說道:“老王,感謝你為全鄉人民看管這水庫,你辛苦了。”

老王叫劉縣長伸出手來,急忙上前一把握住,激動地搖了幾下。隨後,劉思宇詢問了一下老王的生活情況,老王說鄉裏每年給他一千二百元的生活補助,再加上自己在這水庫周圍種了一些莊稼,生活還不錯。

聽到老王這樣一說,劉思宇轉過頭來,看著沈萬新和秦初平,鄭重地說道:“沈書記,秦鄉長,你們一定要解決好老王的生活問題,他一個人在這裏替全鄉人民看守水庫,確實不容易。”

沈萬新和秦初平自然點頭表示一定按劉縣長的指示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