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昌興這次帶著林才德一行到燕京來,是為了一個火電站項目資金的事,現在都流行跑步錢進,如果不去跑,上麵的資金,那是很不容易落到自己頭上來的。
不過,他們這次的報告通過省財政廳遞到財政部後,卻被壓了下來,為了此事,分管重大項目的陳市長,親自到財政部跑了兩趟,可是沒有一點效果,財政部經濟建設司長周騰說今年的財政計劃已用完,沒有錢撥給他們賓州。
為了這個火電站項目,市財政前期已投進了不少錢,如果上麵的資金不能撥下來,不但這個項目建設將處於無米下鍋的地步,就是市財政,這個年也不怎麼好過。
所以,鄧昌興不得不親自帶著人到燕京來,看有沒有辦法打通財政部的關節。
在燕京忙碌了幾天,這跑財政部的事,還是沒有一點眉目,雖然費清雲在平西省擔任省委副書記的時候,鄧昌興和他走得近,也因此從副書記成為了市長,但費清雲調到中原省會,兩人聯係的時候,自然就少了許多,現在要去找費省長想辦法,他還真不好意思開口。
昨天晚上,他在電話中無意和林誌超談起這事,林誌超笑著說道:“昌興啊,劉思宇不是調到燕京市的燕北區去了嗎?你何不找找他,說不定他會有辦法,據說他認識鄧副部長。”
鄧昌興聽到這話,心裏一亮,於是有了今天給劉思宇打電話的由來。
劉思宇聽了鄧昌興書記的話,腦子裏卻在緊張思索。鄧副部長雖然和自己關係不錯,但賓州市的那個項目,可是一個大項目,所需的是幾個億的資金。
雖然這賓州也是自己的故鄉,但就算幫忙,是不是也該撈點好處,比如祝代的事……
想到這裏,他抬起頭來,對鄧昌興說道:“鄧書記,這鄧副部長對人一向要求嚴格,我隻能試試看,卻不能保證把他約出來。”
鄧昌興聽到劉思宇這話,知道事情有了轉機,連忙說道:“思宇書記,我就知道你會幫賓州市的,你多費點心,我在這裏先謝了。”
“嗬嗬,”劉思宇笑了一聲,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突然說道:“鄧書記,我聽說紅山縣要提一位副縣級幹部?這是不是真的?”
“是有這回事,怎麼?你有好的人選要向我們推薦?”鄧昌興可是一點就通,不過隻是一個副縣級,他倒也不放在心上,一般而言,副縣級幹部的提拔,除非是自己心目中的人選,否則他是不會關注的。
“人選倒是有一個,是不是合適我不敢打保票。”劉思宇含笑說道。
“說說看,隻要是人才,我們就會重用。”鄧昌興話裏有話地說道。
於是,劉思宇把祝代的事向鄧昌興說了一遍,鄧昌興聽完之後,點了點頭,說道:“這事我知道了。”
既然劉思宇向自己提了條件,看來找鄧副部長的事,有眉目了,鄧昌興心裏挺高興的,一個副縣級,能換來結識鄧副部長,而且還會和劉思宇加深聯係,這樣的事,換成誰也會動心的。
談完這事,兩人回到包間,喝了幾杯酒,唱了兩首歌,跳了幾曲舞,大家就離開了玉城山莊。
第二天,劉思宇小心地給鄧副部長打了電話,說自己好久沒有聽領導的教誨了,想請他吃頓飯。
鄧副部長是什麼人?哪裏會不明白劉思宇的小道道,就在電話中調笑地說道:“算你眼裏還有我這領導,說吧,還有什麼藏著沒有說出來?”
劉思宇不敢再隱瞞,就把自己老家賓州的書記來了的事,向鄧副部長說了一遍。
下麵的幹部到燕京來,除了跑官,那就是跑項目跑資金,自己所在的財政部是管錢的,跑官的一般不會求自己。
“思宇,這事下不為例,你既然做了領導,就要管好自己的事,別的地方的事,以後盡量少去管。”鄧副部長不輕不重地敲打了劉思宇一下,不過還是答應了晚上一起吃飯。
聽了鄧副部長的答複,劉思宇愉快地給鄧昌興回了個電話,然後把吃飯的地點定在城東的一個山莊裏。
鄧昌興接到劉思宇的電話,知道鄧副部長同意和他們吃飯,心裏十分高興,立即指示王誌玲跟劉思宇聯係,商量安排生活的事。
(前兩天一位好友突然得了重病,石板到醫院守了幾天,今天晚上才回來,這幾天沒有能更,特此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