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一千八百名精銳藏在馬迷途,實屬無奈之舉。
原本,楊爽以為係統製定的統兵上限,是參考現實。不曾想,當敦煌戍主分配兵力時他才知曉,大隋關丞統兵上限隻有五十人!
而身為關令,則是兩百人!
關令針對兩座關隘安排值守兵士,十日一輪,一百人上番,一百人留在敦煌軍營訓練,這便是大隋軍製。
至於為什麼如此重要的地方,隻安排這麼點兵力,並非因為山高皇帝遠,擔心戍卒造反,而是補給困難。
涼州,經過此次戰亂,已經失去自給自足的能力,一切輜重,全都來自關隴地區,路程長達兩千裏。
打個比方,如果一個勞力從隴南運送百斤粟米前往敦煌,大約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如果每日消耗三斤粟米,等抵達目的地,百斤粟米僅剩下十斤,這還不算勞力返回所需。
在古代,跨地域打仗,並非像突厥那樣輕鬆,這也是騎兵在這個時代屬於王者的原因。
如果楊爽將自己手下全都拿出來,估計不是就地遣散,就是送回關內當做難民。
投降玉門關的馬賊們,雖然都擁有亦真亦假的竹使符,但誰也不想就此庸碌一生。
經過“劃時代公投”,沒人選擇離開,而是聽從楊爽安排。
…………
時值正午,暖陽當空。
不受約束,可以隨意在兩座關隘來回視察的楊爽,帶著阿巴、牛二等人,悄悄潛入馬迷途。
沼澤外圍景色依舊,深入五十裏,一片龐大營地出現在眼前。
中心地帶,民房林立,磨坊、鐵匠鋪、私塾混雜,叮叮作響的金屬樂中,鍾馗領著兒童的朗朗讀書聲清晰可聞。
四周坐落著許多軍營,數不清的青壯在演武場上呼喝操練,為首者正是呂小布。
越過營地,北方便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近前,無數良田成傾,翻正後的土地,隻待有可能出現的春雨滋潤。
“咚咚咚······”
“集合!”
融合將魂的牛二,身材愈發魁梧,與身為戍卒時相比,幾乎增粗一圈。
令楊爽納悶的是,三娃子卻毫無變化,仍舊一副瘦若麻杆,形似排骨的模樣。
“留下三百人,隨呂小布、周老五守營。牛二,從主力中挑選五百人配戰馬先行,其餘人,跟三娃子配駑馬緊隨!”
由於敦煌戰後己方撤離較快,沒有來得及搜羅戰馬,算上損耗,冥水牧場遷移過來的戰馬已經供不上需求。
伊吾距離馬迷途約有六百裏,騎兵突襲至少需要四日,而步兵,輜重由駑馬馱運,進行急行軍的話,也需要五日之久。
當然,這個估算針對的是普通軍隊,融合兵魂、馬魂後,己方行軍速度如何,還有待驗證。
很快,一千五百人陸續開撥,人人頭裹枝葉,身披破爛麻布,猶如丐幫集體出行。
這不是偽裝,而是楊爽軍的現狀。
幸好數次大戰繳獲頗豐,破銅爛鐵收集上來,由董大錘帶著學徒加班加點,為大家配齊了武備。
“大哥,備三日口糧,是不是有點少?”史大有點猶豫。
“不少,此戰要的不僅僅隻是勝利!”
楊爽收拾衣甲,招來怪牛,翻身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