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吧,在學校那時候,班裏有些同學辦了信用卡借了網貸。”
“我記得,我現在用的信用卡就是那時候辦的,當時班裏很多同學都辦了。”金晶說道。
很多大學生在讀大學時家裏每個月都會給一部分的生活費,雖然不多,但作為一個普通學生日常生活開銷還是夠用的,但有些同學還是經不起各種誘惑,被各種網貸廣告輪番轟炸,還有的同學被來學校推銷信用卡的業務員給說動了,辦了信用卡,從此開啟了初次的負債大門。
“我當然記得,那推銷信用卡的可厲害了,不想辦的同學都給說動了,我記得你當時好像沒辦理信用卡吧?”金晶問道。
“我當然沒辦,我記得那時銀行信用卡的推銷人員總是說什麼辦了信用卡不用也可以銷卡的,或者給他們幫忙完成個任務什麼的,這都是他們銷售員常用的套路。”
“是的,我不就是這樣辦了一張嗎。”
本來就單純樸實的大學生,加上又沒什麼社會經驗和閱曆,還有免費辦理信用卡送保溫杯、雨傘等禮品,甚至還有送鼠標、鍵盤這些電腦外設的禮品,經不住誘惑的大學生很容易就破防,辦了人生的第一張信用卡。
“當時我辦信用卡還送個了馬克杯呢,還有卡包。金晶說道。
“其實這些東西在批發市場走量批發根本不需要多少成本,但有些同學被說動了,一個一個的辦理了信用卡,再加上網貸的廣告也是滿天飛,什麼app裏都可以看到網貸的廣告。”高傑說道。
“還說呢,呐,你看看,現在手機裏,看個新聞都有網貸廣告,點個外賣都會彈出借貸廣告的鏈接,玩個遊戲彈出來個網貸廣告來。”說著金晶拿起手機在高傑麵前晃了晃。
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越來越多的新科技、新事物吸引著學生們的眼球,很多的學生有著貸款需求,卻沒有具備認清網貸和規避風險的能力。在經營壓力下,有些網貸機構並不願意放棄這塊市場,所以不少機構仍在抱著僥幸心理從事校園貸業務。
“哎,在學校裏,地鐵裏,電梯裏,哪裏沒有網貸廣告,從下載注冊到申請,三分鍾放款,高額度,這些熟悉的廣告語,我都可以背下來了。”高傑說道。
“那會我看班上的幾個同學就像進入了另一個世界,整個人就好像著了魔一樣,不能自拔。當時我差點也入了坑,還好最後忍住了。”
高傑看著同學因為辦了信用卡,借了網貸,而換了最新款的蘋果手機,置換了配置最好的電腦,有的還談了女朋友,然後出去各種吃喝玩樂的消費,全都是用的信用卡和網貸,高傑也難免會心動。
“他們家裏給的生活費根本支撐不起這樣的消費。”金晶說道。
“家裏給不起,網貸給得起啊,這些錢用起來就像不是自己的錢一樣。”高傑調侃道。
無需任何資質,無需任何擔保,隻需要提供身份證和個人信息給借貸平台,就能借到幾千,甚至幾萬的借款,校園貸就抓住了大學生的這一弱點,降低貸款門檻、隱瞞資費標準、誘導過度消費,使他們陷入借貸陷阱,拆東牆補西牆,在泥淖中難以自拔。
高傑靠在沙發上,目光呆滯得看著茶幾上的可樂,說道:
“後來沒過多久,我就看見他們在學校裏到處找同學借錢還款網貸和信用卡,甚至有的同學被催收,催收電話還打到我這裏來了,當時我就想,這些信用卡網貸絕對不能碰,秉持著有多少錢用多少錢,沒錢就不用錢。”說完高傑拿起可樂喝了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