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難以在大陸公映的《審判者》(2 / 3)

“聽說在之前的特柳賴德電影節上,《審判者》評價非常好,這是否讓你這次多倫多之行多了幾分期待?”

“期待肯定是有的,我很喜歡多倫多電影節觀眾選擇獎,這和我們國家的萬花獎異曲同工,隻要觀眾喜歡,就說明我們的辛苦沒有白費。”連夏笑著說道。

記者隨後又問道,“幾個月前您成為caa旗下藝人,宣布進軍北美市場,如今幾個月過去了,似乎毫無動向,是否和即將在北美上映的新作《審判者》有關係?”

連夏想了想,然後說道:“有一定的關係,但是關係不大,因為我並不愁戲拍,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但若是《審判者》在北美市場反應好的話,確實可以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畢竟選角導演在選定角色時,除了演員自身素質,演員過往的票房成績,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考量標準。”

“既然和審判者沒有關係,為什麼會選擇在今年加入caa呢?”記者又問道。

“事實上,早在幾年前,美國方麵,就有電影人提出合作意向,我記得幾年前也有相應的報道,因為關注度很高,所以大家都沒有注意,那個時候我覺得時機不成熟,因為我幾年前在國內還是半瓶子咣當,自己各方麵都很一般,英語也不會說,名氣也不夠大,底氣不夠足,出去的話,難免唯唯諾諾,在很多外國電影人不了解中國演員的情況下,那時候我出去了,別人見我恐怕就會先入為主以為中國演員都是我這樣的,我自己一個人丟人也就罷了,扯同胞的後腿就不好了。”

連夏說這話的時候,表情很坦然,換別的演員說這話,肯定引起輿論爭議,認為這是在借著機會嘲諷誰,但是做演員做到連夏這個份上,她根本無需討好誰,或是故意諷刺誰,因為沒必要,也沒人值得她這麼做,因此原本不算順耳的話,也變得順理成章了。

記者聽後大感興趣,追問連夏,“那現在呢,現在您怎麼想的,準備好了嗎?”

“現在當然是沒有問題了,”連夏十分自信地回答,“好萊塢的演員,也全是拿著美國戶口本的,那麼多非美國人都可以,我也可以。”

五分鍾的采訪很短,這會兒早就超五分鍾了,連夏身邊的工作人員掐著表,眼看著專訪都過十分鍾了,再說下去,可就要耽誤下麵的行程,於是工作人員暗示記者,可以結束采訪了。

記者當然知道,這會兒已經超時間了,對方已經很感激連夏的配合,事實上,紅到連夏這個地步的藝人,就算是耍大牌也沒人說什麼,輿論還會說這位藝人有個性,連夏如此配合他們的專訪,對於記者來說可以說是意外之喜了。

於是記者果斷的結束了話語,“在這裏我代表我們節目組,衷心地祝願您成功,希望您今後的事業越來越好!”

“我們的采訪就到這裏,謝謝連夏的配合,謝謝。”記者特別感謝地和連夏握了握手。

《審判者》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的展映,不僅吸引了不少影迷,因為特柳賴德電影節的好口碑,許多電影人,在片方並未發出邀請的前提下,自發到影院觀看電影,其中不乏本屆多倫多電影節熱門電影導演及演員,連夏入座的時候,不經意一瞥,看到了坐在觀眾席中,一個並不起眼的位置裏,電影《城中大盜》的導演兼演員,本·阿弗萊克就坐在那裏,也許是連夏的目光太過詫異,阿弗萊克也抬起了頭,四目相對,這位好萊塢才華橫溢的多領域電影人,還興致很好地衝連夏招招手,算是打了一個招呼。

隨後連夏又在另一個位置看到了《黑天鵝》的主演,娜塔莉·波特曼。

連夏覺得,這些人應該就是衝著導演菲利普·考夫曼來的,這位影壇殿堂級情-色大師,縱然之前有過一次失手的經曆,但是還是足以吸引業內的目光。

一部好的電影,或許會因為文化差異造成理解上的難度和偏差,但卻不會因為文化差異,讓觀眾將一部好電影當成大爛片。

特柳賴德電影節和多倫多電影節雖然地域不同,但是同在北美,相似的文化背景,根本不會出現區域差異和文化理解的問題,所以沒道理在前者受歡迎的電影,到後者這邊變成臭狗屎。

《審判者》展映後,收到了許多觀眾的好評。

因為連夏和宋楠楠的關係,不少無法進場的中國記者守在電影院門口,待觀眾出來後,第一時間詢問觀影感想。

在電影放完,觀眾離場後,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非亞裔(籍)觀眾,“您覺得《審判者》這部電影如何?”

觀眾給出的答案不同,但顯然都對電影非常滿意:

“這是考夫曼的正常水平,很愉快。”

“不虛此行,非常棒的影片,考夫曼依然是那麼才華橫溢。”

“……顯然《熄燈追殺令》才是考夫曼導演事業上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