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若男早就從杜嬌嬌那裏知道她的父親並不是真正的江興榮,已經有了心理準備,倒是沒有多大的慌亂。
她唯一沒想到的,就是江三妹竟然會這麼快發現,而且,還直接就來跟她說了。
其實,這次的事情大概就是跟“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一個道理,以前江興榮父母早亡,雖然在荷花村也是背靠大宗族江姓,但並沒有真正血緣特別親近的親戚,更被說那年代混亂的,也不可能有誰那麼好心收養別家的孩子,所以江興榮和楊九華兩個都沒有親人的人走到一起,也沒有一個人上前拉關係幫忙的,現在聽聞江家有了個特別出息的女兒女婿,連帶小女兒小女婿都進了公社小學當老師,就有人趕著來拉關係了。
這個所謂的姑婆,自稱是江興榮父親的親妹妹,當然,這點還是經過村裏老人確認之後,確實江興榮的父親有這麼個遠嫁的妹子,也就是說江家確實有這麼一個姑奶奶。
就是這個江家的姑婆,當年遠嫁出去,適逢戰亂,就跟老家這邊斷了聯係,後來安定下來,聽說哥哥嫂嫂都去了,自己日子也過得不好,也沒能回來走動一下。直到如今,終於有機會能夠回來給爸爸媽媽哥哥嫂嫂上個墳,也來看看哥嫂留下的孩子,重新把親戚關係走動起來。
如果僅僅是這樣也就罷了,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就是在血親中也很常見,貧窮的時候更是如此。
可偏偏這位姑婆,不僅是要走動關係,跟他們借錢籌辦孫子的婚事不提,請他們出麵大肆宣傳有個出息的表姐和表姐夫也認了,可這位姑婆,卻提出了要過繼兒子給江家的想法,這就讓人無語了。
江興榮自然是拒絕的,早些年肯定是想要兒子的,但是連生了三個女兒之後,如今女兒個個也算過得好,江興榮也早就歇了那些心思了。
這或許就是報應吧,連自己的姓氏都摒棄了的人,都寧願來當一個鄉下泥腿子的人,什麼雄心壯誌,什麼香火傳承,在他這裏都不算什麼了。
可是沒想到姑婆是打聽清楚了江家情況的,不僅江興榮沒有兒子,就是招贅上門女婿的大女兒,都才生了一兒一女,那小孫孫才幾歲,能比得過一個青壯年男子嗎?
比起江興榮子嗣單薄,一水的女兒,這位姑奶奶嫁出去,光是江興榮的表兄弟就生了五個,而長子膝下更是一連生了四個兒子,這次借錢去籌辦婚事(彩禮)的就是老三,而要說來過繼給江家的就是老四。
而這個羅家老四都已經十九了,和江三妹也差不了多少去,這麼一個大人了,就要直接過繼出來,可不就讓人膈應嗎?
這年頭過繼可不是後世那種認幹親,喊兩聲爸媽就完了,一要改名換姓戶口也要變更,二來見到親生父母,也隻能叫叔叔阿姨,相當於真的就是別人家的兒子了。
論理說,真要過繼,大家也都選幾歲還不怎麼認人的小毛孩兒,對過繼的人家來說,這麼小的孩子什麼都不記得,才能養的熟。對把孩子過繼出去的人家來說,早點送出去,感情沒那麼深,還能多省幾年的糧食,反正是不可能把都養大了的孩子過繼出去的,畢竟辛辛苦苦把人都養大了,該享受孩子的孝敬了,結果就要去孝敬別人,誰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