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元宵就是春耕。
村民們惦記著葉蓁這裏的新種子,在紅葉學院學得熱火朝天。
葉蓁惦記著剛剛從廚房空間裏得到的新種子,也跟匠人們探討得熱火朝天。
“這個,叫玉米,耐旱,在山窩窩裏頭,隻要有一點點的土壤, 就能自己長起來。”葉蓁一邊說,一邊努力回憶前世在山窩窩裏執行任務的時候,看到那些村民們栽種的玉米的模樣。
一座石山,上麵隻有某些凹坑裏麵有一點點土,村民們也能兢兢業業地在那土坑裏種上一兩棵玉米棒子!
且不說最後的收成如何,至少這是莊戶人家的希望!
在莊戶人家裏, 有糧食,就意味著餓不死;餓不死, 就意味著能夠活下去!
所以糧食也是莊戶人家最渴望的東西。
如今多了個玉米,就又多了一種讓人能吃飽的糧食啊!
還有南瓜,據說這個東西隻要一顆種子發起來,藤蔓上就能夠長很多的南瓜!
這東西味道還很不錯?!
還有葵花籽,這玩意兒以後能榨油、能炒著吃,能做各種點心……
一想到自己又多了三種新的作物,葉蓁整個人都覺得很美好。
再加上陸承澤度過了危險期,現在也能勉強走動了,隻是還不能用力罷了。
於是葉蓁在田間地頭奔走的時候,虛弱的病號陸承澤就在路邊遠遠地等著。
兩個人商量過後,將玉米、南瓜和葵花籽的種植情況上報給了朝廷,其中玉米種子直接就上交了。
這事兒讓皇帝陛下很是高興:黃土高坡那樣的地方,缺少水源,這個玉米棒子用水少,能夠讓莊戶人家更容易種出糧食來,那就是好事兒!
至於南瓜和葵花籽,聽了葉蓁的說法以後, 皇帝陛下很是大方地將推廣和種植的收益放給了葉蓁。
這種東西多一樣不算多, 少一樣不算少, 反正也不是民生物資。
葉蓁樂嗬嗬地:她本來也是這樣盤算的。
皇帝陛下因為葉蓁和陸承澤保護皇後娘娘和皇子公主有功,葉蓁又敬獻了玉米,下旨加封陸承澤為親王,號承親王。
葉蓁卻得了個單獨的封號,叫福親王妃。
皇帝陛下昭告天下:葉蓁是大越朝的福星,所以特賜封號“福”。
由此,葉蓁的福星之名,也就很快傳遍了天下。
在工部匠人的精心配合和培育下,玉米、南瓜和葵花籽的苗很快就發了出來。
為了安全起見,這一批的種子沒有一次性全部種了,還每樣都留了一半,葉蓁給放進了冷藏裏麵儲存。
等到了晚春時節,這些種子的生長狀態都很不錯!
也是,經驗豐富的匠人們根據葉蓁所謂的“數據思維”,每天都會記錄天氣、雨水、溫度等等方麵的狀態,再結合各種施肥狀態……
就是一邊種植一邊收集數據,一邊積累經驗。
這樣種植, 怎麼可能會所有的種子都不成功呢?
而進入了晚春時節,大越朝的皇後陸靜姝就要回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