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 第1章(1 / 2)

1560年的12月6日,法國上下注定籠罩在一片愁雲慘淡的陰霾裏。

盧浮宮的宮廷當中,伴隨著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二世的病重,以往各種千奇百怪的娛樂活動,早就在這幾個月當中不約而同停止,以免觸怒為國王擔憂的凱瑟琳·美第奇王太後和瑪麗·斯圖亞特王後。

以往喜愛奢華的貴族們放棄了打獵、賭博和調情,藝術家們停止了自己的畫筆和音樂,不再以優美的詞調寫下一篇篇十四行詩,就連愛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宮廷侍女們,也開始小心翼翼的輕聲說話。

此刻,伴隨著國王真正去世的消息到來,貴族們也早有準備的換上了一身喪禮時才穿的黑衣,目光悲傷,用手帕擦去自己紅腫眼睛當中的淚水。

他們紛紛聚集在一起,麵對著國王的臥室悲哀致意,稱這是上天降臨在法蘭西上的巨大不幸。

至於這些淚水當中有多少悲傷是真心實意,那就隻有無所不知的上帝才能知曉了。

畢竟弗朗索瓦二世一直都身體不好。

一種遺傳自先祖的血液病,讓他從小到大都蒼白虛弱、痛苦不堪,哪怕是維持日常生活都力不從心,更不要提履行一國君主的權柄和責任。

在這位國王年幼時,就有醫生斷言他會早夭,他能活到十六歲的年紀,已經出乎包括母親在內很多人的意料。

凱瑟琳·美第奇王太後當仁不讓的承擔起了主持自己國王兒子的葬禮職責。

留給這位商人家庭出身的王太後的悲傷時間不多,在最後一次親吻了自己兒子的額頭之後,她走出房門,開始有條不紊地吩咐宮廷上下所有人運動起來,在牧師的關懷下,將弗朗索瓦二世的棺木放在教堂墓地當中。

同時,她也開始準備起讓另一個兒子——查理王子登上國王時的慶典。

不論葬禮上有多少人虛情假意的哭泣著,但有一個人的悲傷,卻毋庸置疑的讓所有人都不會懷疑其真實性。

那就是法國王後、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的痛苦。

這位從六歲開始就乘著大船踏上法國土地,以未婚妻的身份,與弗朗索瓦二世青梅竹馬一般度過十幾年光陰的年輕王後,沒有人會懷疑她與國王之間的深厚情誼。

所以當她暈倒在國王的葬禮上,並且在之後的幾日高燒不退時,所有的人都認為情有可原,甚至還有多愁善感的宮廷仕女開始為王後祈禱,願她早日脫離喪夫的悲痛。

……

用黑色天鵝絨遮擋起所有臥室的窗戶裏,隻有一線搖曳的燈火亮片刻光明,讓整個房間看起來像是冰窖,又像是置身在寒冷的第五層地獄當中。

哪怕是壁爐裏的火焰熊熊燃燒著,也無法溫暖房間內眾位妙齡少女的心情。

法國王後從蘇格蘭故鄉帶來的四位侍女聚攏在一起哀哀哭泣著,悲歎女主人和她們不幸的命運。

瞧啊,她們的女主人原本是法國的第一夫人,這個宮廷毋庸置疑與國王並列的君主之一……凱瑟琳·美第奇王太後又或者是權傾朝野的吉斯公爵夫人,無論是誰,在麵對她們的女主人時,都要後退一步,以顯示自己的恭敬和謙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