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曲共有6分半鍾,其中就有一半的時間屬於樂器的表演時段,後期的吉他旋律比開頭加具有震撼力,安承佑的五指在琴弦上的挑動速度不斷的加快,絲絲的汗水溢出額頭,沾濕了前額的黑發,微微閉著的雙眸沉寂在音樂當中。
當最後一個音符劃出之後,整個劇場之中似乎還殘留著振奮人心般的旋律,久久回蕩。
寂靜,一片寂靜。
舞台下的觀眾愣愣的盯著台上睜開雙眼,揚起陽光般燦爛微笑的主角,他們忘記了呼喊,忘記了搖舞手中的熒光棒,似乎忘記了一切。
從網上、cd中聽到的音樂往往不能比擬現場的演繹,即使或多或少聽過這首歌的韓語版本的觀眾也被現場的表演震驚的說不出話來。
回首往昔,就在前幾年許多中國音樂界人士和歌迷對日益泛濫的rb捶胸頓足、痛不欲生時,再看如今的華語主流流行樂壇,也許他們就要感歎那時的他們原來是生在福在不知福,而現在的現在,他們甚至連痛不欲生的機會都不再有了。
以前中國的rb再泛濫,它好歹也是一種曲風,也是一種潮流風向,你有你精彩、我有我風格,你搞純西化、我玩“中國風”。
而2007年呢?中國觀眾所能聽到的就隻有東拚西湊的炒冷飯,“中國風”雖然還在吹著,但就連音樂人也都不好意思再拿這個名字出來炫耀,因為普及、所以普通。而剩下的就隻有滿大街的金牌製作人在趕場子,音樂越玩越國際,但就是沒有人性;風格越來越趨於大同,你唱我唱大家唱。互換一下也無妨。
原來人們以為的罐頭音樂是流行音樂最可悲的境界,但2007年的現實卻告訴他們,罐頭音樂再惡劣,它好歹也是一人一罐,但現在中國的流行樂壇卻更像是一個集裝箱,大家夥兒一起在裏麵過著千人一麵的集體生活,想從中認出誰與誰不同,不再是靠音樂,而隻能是靠臉蛋。
偶像還有。但卻更像是一個沒落的貴族。孫燕姿不再是華語樂壇的孫燕姿。而成了她歌迷私房的孫燕姿;蔡依林舞功一天勝過一天,但卻已經淪為麥當娜的引進版代言人,其作用隻在於為舞曲複古的國際潮流擔當領軍的重任。
昔日台灣樂壇的三大天王小組已經拆夥,陶喆還在指點江山,其實早已卸甲歸田;王力宏還在代言,但《改變自己》卻最終沒能改變自己;隻有周傑倫的人氣繼續攀升,說他是目前華語樂壇唯一一位紅遍娛樂數界(導演、演員、廣告)的音樂人倒也不為過,隻是很忙很忙的他,能夠想到的也隻能是借鑒點西部風情,為2007年的華語樂壇湊上最後的晚餐。
內地已經不要再提。選秀出身的歌手固然銷量“驚人”,但隻能就唱片論唱片,但實在看不出有提綱樂壇複興重任的希望之星,能夠自顧已算不易,又怎能寄望他們拯救蒼生。
而曾經輝煌的香港樂壇,依然靠著90年代的一批巨星在苦苦支撐,更不用說搖滾這種在beyond沉寂後就未在中國徹底綻放過色差的音樂。
而在今晚,在北京,在歡樂穀大劇場。一位來自韓國的華裔卻讓他們完全體會到了搖滾音樂的魅力,讓他們知道,原來韓國的藝人也不完全是靠臉蛋音樂吃飯;原來韓國也有藝人撿起了許多中國藝人棄如糟糠的搖滾;原來搖滾音樂也可以這樣的演繹。這樣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