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第五十三章 出征(1 / 2)

近來幾日,文武百官都在太極殿內站足一上午,龍椅上卻一直空蕩蕩,明帝從未上朝。今日臨近晌午,百官原以為依然是那個傳詔太監宣布退朝,沒想到明帝鬆鬆垮垮裹著龍袍,睡眼惺忪的走入太極殿。他走到龍椅前還沒坐下,就打著哈欠擺擺手道:“也沒什麼要事,諸位愛卿退朝吧。”言罷他竟是要轉身回後宮。

太保太尉兼相國寧仕長趕緊跪奏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昨日得報,草原王帳大軍於幽雲地界連破五城,目前兵臨幽州城下,於城外十裏處安營紮寨,想來以草原王帳六十萬大軍,不日便可攻破幽州城,重創賊周。”

明帝聞言止住了腳步,哈哈笑道:“賊周眼下遭了報應,這倒的確是個好消息,快快詳細說來。”說完他回身有氣無力坐到龍椅上。

寧仕長跪道:“陛下以聖德之君恩威,庇佑我江南義士在幽雲十六州斬下敵酋數百人,賊周鎮北軍頓成烏合之眾,潰不成軍,更顯王帳大軍勢不可擋,以臣愚見,揮師長安指日可待。”

明帝龍顏大悅,道:“說的好!”

站在後排的一些朝臣,則是微微搖頭,寧仕長車軲轆話翻來覆去的說,除了歌功頌德還是歌功頌德,明帝卻十分受用,真是……

大司馬崔玨也出列跪奏道:“啟奏陛下,賊周此時自顧無暇,正是我軍出征的天賜良機,臣有本啟奏,提議蕭承澤兼任洞庭水師都督一職,沿江西征,討伐賊周,揚我大齊國威。”

這一句話猶如晴天霹靂,令百官措手不及,頓時滿朝震驚。

洞庭水師是戍衛京畿的禁軍,怎能輕易調動。

於是尚書令何嘉嶺出列跪道:“啟奏陛下,此事需從長計議。”

太傅兼大司徒蔡兆義也出列,站在寧仕長身後,跪奏道:“陛下恩威廣施天下,草原這等蠻夷,既然受到陛下感召。此時正是我軍攻城拔寨的良機,倘若蕭樞密統率水軍西征伐周,屆時賊周遭南北夾擊,滅亡可期。”

話音剛落,滿朝文武有一半人出列,跪在寧仕長一側,道:“臣附議。”

何嘉嶺心有不甘,攔道:“陛下,徐衍之二十萬兵馬駐紮淮安城,距離建康不足五百裏,倘若洞庭水師西去,徐衍之率兵來犯,建康危矣。”

寧仕長不鹹不淡接道:“何大人,您是在咒陛下麼?”

明帝怒拍龍椅,斷喝道:“何嘉嶺,你好大的膽子!”

欽天司卿孔素有心聲援何嘉嶺,可寧仕長黨羽黑壓壓跪下一片,自己人微言輕,恐怕適得其反,他正想著,忽然殿後傳來長公主的聲音,道:“父皇,何大人所言無不道理。”

明帝皺眉道:“父皇正商議國家大事,你先退下。”

長公主不卑不亢,走到殿前跪地,鄭重道:“請父皇三思。”

寧仕長笑容諂媚,話鋒尖銳道:“高帝曾言,女子不議政。還望長公主遵從祖訓。”

齊高帝陳尚登基,開建康齊室一脈,幾十年來地位尊崇。明帝對長公主寵愛有加,從來千依百順,正撓頭時,寧仕長將先皇高帝抬上桌麵,他頓時龍顏大悅,順勢道:“平薇,此乃祖訓,不得胡鬧。”

長公主原名陳平薇,舉國上下,唯有明帝能以平薇之名對其愛稱。無論明帝或者朝臣是何言辭,她不為所動,從懷中掏出一塊鑲金玉牌,高舉道:“****賜予兒臣一塊議政令牌,兒臣並未違背祖訓。”

明帝一窒,太上皇禪位之初,的確賜過一塊令牌給她。朝中數位皇子麵麵相覷,有幾人更是麵露嫉妒之色。當今十四歲的太子陳平然,與長公主同為皇後所出,是她的胞弟,此刻他見姐姐與父皇針鋒相對,趕忙出列道:“皇姐,別讓父皇為難。”

長公主不怒而威道:“回去。”

太子哀求道:“姐。”

長公主道:“本宮自有分寸。”太子自幼與長公主親昵,素來順從,此時朝臣皆在,他隻得怏怏歸位。

長公主繼續道:“王帳大軍雖連下五城,但賊周的鎮北軍主力仍在,宇文雲誌不必急於增兵。水師西征,龐遠烈必會出兵阻攔,萬一他麾下十五萬兵馬將水師困住,輜重補給何來?若不能及時補給,令水師陷於險地,崔大人,您有幾顆腦袋,能擔下這等彌天大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