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方,徐方!”
蘇剛一回到親衛營便扯開嗓子大喊,聲音很急。
“少爺,怎麼了?”
徐方從營帳裏鑽了出來,一路小跑,跟著蘇來到他的營帳。
“快去幫我準備準備,我要火頭軍裏的橘子,隻要發黴的,還有小瓦罐、瓷碗、清水、鐵鍋、木炭、紗布、菜油、醋、牛皮、米、磨、山芋、棉花球,越多越好,快!如果有人問起來,你就說是劉異將軍所需,不得耽擱,懂了嗎?”
想了想,蘇拍了拍腦袋。
“哎,算了,我給你寫個清單,知道你不識字,大營裏有的是識字的人,要是忘了就去問問,記住我說的東西一樣都不能少,特別是發黴的橘子,聽到了沒有?”
徐方點了點頭,不知道自家少爺突然發什麼瘋,但他明白,少爺這般鄭重,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頓時有了幾分莊嚴的使命感。
蘇暫時沒工夫理會他的想法,扯過一張紙,提起筆來,歪歪扭扭地把剛剛所說的東西寫了上去。
沒辦法,用慣腦波輸入的電腦,寫起毛筆字來醜得可以,好在徐銳也沒讀過幾年書,倒不至於招人懷疑。
不一會兒,蘇寫好清單,鄭重地交到徐方手上,徐方點了點頭,立刻轉身鑽出營帳。
蘇長出一口氣,一邊摩拳擦掌,一邊仔細回憶著學過的知識。
蘇敢誇下海口,自然有他的底氣,所謂的底氣就來自於他所處的時代和所學的知識。
為了打贏那場星際大戰,聯合國議會恨不得將所有與戰爭沾邊的知識都塞進那十五個少年指揮官的腦袋,其中就包括戰場醫學。
當然,類似什麼戰場醫學、曆史學、心理學、工程學這種學科,除了裏麵與艦隊和戰爭直接相關的內容外,其餘的全是選修。
像莫和大多數學生都是不屑一顧的,隻有蘇這樣習慣偷懶和不務正業的家夥才會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看閑書上。
不過也正因如此,才讓蘇來到這個世界之後具備了其他人不具備的優勢。
他很清楚地記得,人類戰史上曾經有個分水嶺,在那以前軍隊傷亡比很低,因為大部分傷員都因為救治不及而死去,但過了那條分水嶺卻有大量傷員活了下來,繼續戰鬥。
那條分水嶺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青黴素的發明和應用。
青黴素於1928年被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首先發現,但真正大批量生產是1942年的美國製藥企業。
雖然傷員存活率的提高是得益於醫學和衛生條件的整體提升,但不可否認的是,青黴素能有效控製傷口感染,拯救了無數傷員的性命。
蘇在學習時曾了解到一種極為簡單的青黴素製作方法,並在實驗室裏培養出了真正的盤尼西林,而這正是救治肖進武的關鍵。
現在隻有一個問題,青黴素的培養和製造至少需要七到十天,蘇不知道以肖進武的情況,能不能堅持到那個時候,或者到了那個時候,他的傷患還是不是盤尼西林能夠救治的。
救人如救火,特別是其中還牽涉了張佐烽這塊璞玉,所以蘇才會這般心急火燎。
蘇在腦海中不斷回憶著當年製作盤尼西林的步驟,一遍又一遍,絕不放過任何細節,不知不覺,時間飛逝。
大半個時辰之後,徐方拖著一隻大籮筐,氣喘籲籲地跑了回來。
“少爺,橘子、清水和瓦罐什麼的都弄來了,還有些東西正在準備,你先用著,我再去找!”
放下籮筐,徐方馬不停蹄地轉身出了營帳,一溜煙便跑沒了影。
蘇也顧不得其他,連忙架起大鍋,倒入清水煮開,然後將瓦罐等一應器具放入鍋中蒸煮消毒。
好不容易做完了這一切,他又將米和山芋倒入消過毒的小磨盤裏,兌上清水,磨出一小缸溶液。
之後將溶液倒進瓷碗裏,分成若幹份,作為培養液,再把橘子上的青梅一一刮入碗中,小心翼翼地蓋好,第一步便算是完成了。
接下來便是要等個幾天,讓青梅在培養液中生長,然後用消毒曬幹後的皮膜替代塑料薄膜,剪個小口,蒙在小瓦罐上,中間墊上紗布和棉花,把培養液倒進瓦罐過濾。
接著倒入少量菜油攪拌,罐子裏會出現三層液體,刮去最上層的油脂,加入碳屑攪拌,等碳屑充分吸附青梅後取出用蒸餾水、醋以及堿水洗滌、過濾。
這個步驟重複幾次,就會得到新的培養液,最後用棉球蘸點尿液(其實是取尿液中的葡萄球菌),滴入培養液中央進行實驗。
差不多七天之後,若培養液中間(滴入尿液的地方)沒有青梅,隻有邊緣的一環有,就算製作成功,那就是真正的盤尼西林。
現在蘇隻能完成第一步,後麵的步驟都需要靜靜等待,肖進武到底能不能活下來,就看這些瓶瓶罐罐能不能分離製造出真正的抗生素。
蘇正忙著,突然聽到身後傳來腳步,以為是徐方回來了,便頭也不回地說:“把桌上的瓦罐遞給我,小心一些,別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