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的戰術和編製就好像生產關係和生產力,戰術和編製隻有符合當下的裝備配置及兵員素質才能激發出最大的戰力。
就好比如果沒有足夠數量的坦克、裝甲車、和飛機,古德裏安的閃電戰就無法付諸實踐。
同理,眼下這支天啟衛受限於裝備和兵員素質,也無法一步到位,直接采用最先進的編製和戰法。
徐銳基本上是按照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編製和戰法來規劃部隊。
由於人數較少,天啟衛的所有士兵都是以基層軍官的標準進行選拔和培養的,頭腦靈活,勤奮好學,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進取心是前提標準。
經過短短三個月的集中學習,士兵們已經全部識字,理解基本的軍事理論,並熟悉各項軍事條例和規章。
此時,天啟衛的大部分武器裝備都已到位。
徐銳將每十人編成一個步兵班,普通單兵配置為每人一支黑鳳連射弩,三枚手雷,一麵小圓盾、一柄馬刀和一匹戰馬,每個步兵班有一個狙擊手,額外配備一支追月狙擊弩。
在此基礎上,星河集團製造出一種改良的戰車,徐銳將之稱為“天啟戰車”。
所謂的天啟戰車其實就是一種馬拉坦克,在廂式馬車的木質底盤上加固車軸,用薄鋼板製造車廂,並在車廂裏設置一台利用“加特林”原理觸發的巨型連射弩,代替坦克主炮。
巨型連射弩呈管狀,相當於二十個黑鳳連射弩的集合,具有可校準的光學瞄準鏡,搖動手柄便可射擊,一次裝填需要三十分鍾,可射出四百支長達半米的弩箭,射程達到一百五十米。
一輛天啟戰車準乘車四人,包括駕車手一人,射手一人,填彈手一人,護衛一人。
每三個步兵班混編一輛天啟戰車,組成一個步兵排,加上排長和護衛一共四十人。
三個排組成一個步兵連,大約一百二十人。
五個步兵連加上一個戰車連(配備二十輛單獨作戰的天啟戰車,大約一百六十人)以及一個預備連(預備連總數一百二十人,和其他各連的訓練科目都不相同,而且十分神秘,沒人知道徐銳打算將這批人用來幹什麼)、一個運輸連(一百二十人配備輜重車輛和馬匹,專司運輸和後勤補給,包括做飯),士兵總數一千人。
除了上述作戰部隊之外,還有營部參謀及各級軍官三十二人,天啟衛的總人數為一千零三十二人,差不多正好是一個現代步兵營的兵力。
除此之外,徐銳和星河集團在每一個士兵的裝備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
且不說最新式的連射弩,馬刀使用的鋼材也是星河集團剛剛研製出來的,含碳量在0. 65%~1. 65%之間,並采用最新的熱處理工藝,硬度大約能夠達到60HRC以上,且柔韌性相對較好,麵對這個世界的其他刀具已經稱得上削鐵如泥。
防護方麵,徐銳借鑒另一個世界的防彈衣造型,將分段式的薄鋼板縫製在迷彩服內,形成層疊式防護,既保證了戰士的隱蔽性和靈活性,又兼顧了超越普通鎖子甲的防護能力。
其實在武器的選擇上,徐銳也曾考慮過要不要直接製造火槍,但早期的火槍沒有膛線,圓形的鉛彈射出之後落點完全無法預估,必須成規模射擊才有效果,意義不是很大。
因為一來天啟衛目前人數太少,站成一排用三段式射擊法作戰,不但效果不好,而且麵對騎兵戰損率必然不小,怎麼想都得不償失。
其次,眼下星河集團的冶煉水平還有待提高,無法完全解決膛壓和密封的問題,強行生產出來的火槍不但威力很小,而且非常容易炸膛,遠遠無法達到大規模生產的要求。
第三,以水輪機為動力建造的簡易機床其實還非常原始,對木材加工還算勉強,但要想在鋼管中鑽出膛線實在是天方夜譚。
經過實踐,徐銳失望地發現,在冶煉技術沒有進一步突破,並製造出蒸汽機和更強大的機床之前,大規模製造有膛線的火槍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最後,也是最大的問題,那就是錢!
在宏威皇帝的全力支持下,徐銳裝備這支一千人的軍隊已經花費了將近七十萬兩,這還不算從兵部搶來的四千匹戰馬。
若是再裝配火槍,以熱兵器時代的消耗計算,這個數字還得翻上三倍,宏威皇帝就算再支持,也不可能頂住這麼大的壓力,所以隻有留待以後再來補強。
除了裝備之外,徐銳直接借鑒了一戰時歐洲各國的普遍軍銜製度,士兵分為列兵、一等兵、軍士長三級,軍官則分為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和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