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威十八年九月初一,籌備了整整大半年的星河大學堂終於掛牌招生了。
掛牌當日盛況空前,以東籬先生、長慶子為首的諸子大拿幾乎悉數到場,有名望的徒子徒孫們更是不計其數,而這其中的一大半都已成為大學的教授。
在東籬先生和長慶子不遺餘力的邀請和感召下,星河大學堂儼然已成一片學術聖地,掛牌這天就好像朝聖,甚至距離千裏之外的名士學子都紛紛提前數月出發,以親眼見證這一時刻為榮。
京城裏,這一天更是熱鬧非凡,在星河日報連續數月的報道之下,星河大學堂儼然被塑造成老百姓改變命運的階梯,王公貴族靈魂升華的坦途。
再加上星河大學堂竟然教授傳說中的鬼穀之學,幾乎所有人都對這所新生的學校抱有極高的期待,天不亮便早早起床去看熱鬧的人群甚至排出了近十裏的長隊。
宏威皇帝特意下旨準百官休假一日,幾乎所有在文壇有些名望的官員、勳貴都湧向剛剛建成的學堂,而少數能夠拿到請柬之人更是有足以自傲的資本,因為那代表著他們在學術上的成就被星河大學堂認可,也就是被整個學術界認可。
更多的官員沒有收到邀請,和來看熱鬧的百姓一樣被洶湧的人群堵在街口,可即便如此也無法澆熄他們一睹盛況的熱情。
巳時三刻,身為校董的宏威皇帝在發表了對學子們的諄諄教誨之後,手持小錘敲響了代表萬物之始的銅鑼,宣布星河大學堂正式成立。
二十門特製禮炮齊鳴三十六響。
觀禮台上包括東籬先生、長慶子在內的一幹學術泰鬥集體起立,熱烈鼓掌,受邀觀禮的數千名士,和等待應考的五千考生熱淚盈眶。
掌聲和歡呼聲猶如巨浪十餘裏之外仍然能感受到那股動人心魄的氣勢和激動。
隻有守在某個陰暗角落裏的校長徐銳滿臉蒼白,一頭冷汗,累得幾乎虛脫。
從籌備星河大學堂,到真的掛牌整整拖了十個月,原因隻有一個,那便是沒錢。
別看徐銳是個摟錢的鐵爬犁,可是他花錢的速度更是無人能及,南北大戰之後隨著蒸汽機的應用,各項技術應用迎來井噴,花錢的地方比比皆是。
就算有整個星河集團的利潤作為補貼,可麵對無數的無底洞,還是有些入不敷出,特別是一季度財報一直虧損,直到第二季度中期才算扭虧為盈。
建一所足以改變世界的大學耗費何等巨大,為了不耽誤工期,徐銳頗花了一些功夫才說服董事會向剛剛成立的帝國銀行貸款四百萬兩,對這個項目進行投資。
總算宏威皇帝在此之前便被徐銳說通,在財政極為困難的情況下,還是擠出七百萬兩,按照徐銳的規劃建立了由國家控股的中央銀行兼商業銀行——帝國銀行。
星河集團成為了帝國銀行的第一個大客戶,拿到了鼓勵商業政策下的第一筆低息貸款,這無論對新生的銀行,還是缺錢的星河集團來說,都是一次最成功的示範。
這筆交易被星河日報以頭版頭條接連報道了數日之後,基本打消了商賈們對銀行割韭菜的擔憂,百姓富戶們更是陸續將錢莊的錢取出,存到以國家信用為背書的帝國銀行之中。
而帝國銀行開具的銀票則開始在長興及周邊地區廣泛流行,成為金銀本位製度下的第一批實際紙幣。
這些都是這次交易帶來的間接紅利,當然也都是後話。
在敲定星河大學的款項之後,表麵上是賣了大夫子一個麵子,實際上宏威皇帝也想以此作為教育及朝廷人才選拔機製改革的試點,因此才下旨以極低的價格將長興城東多達兩千畝的土地賣給了星河大學。
從此之後,這個原本肮髒不堪的貧民窟便搖身一變,成了全天下學子們心心念念的聖地,無數新思想、新研究和新技術的搖籃。
而因此被強製遷出的八萬貧民則由星河集團新成立的房地產公司負責免費安置,算是徐銳與宏威皇帝做的一場利益交換。
當然,對於這種帶有公益性質的交易,徐銳打心眼裏沒動過什麼歪心思,經濟發展之後必然伴隨著社會風氣的劇烈變化。
作為經濟龍頭的星河集團必須為社會做出表率,避免極度拜金主意把整個社會風氣拖入陰暗麵,同時也避免窮苦百姓們將星河集團看作為富不仁的奸商。
長遠來看,此舉的意義甚至還在單純的技術發展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