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第七百一十八章:人生處處是巧合(1 / 2)

東海劍神寧遷進城之後立刻造成了轟動。

他畢竟是頂著北齊使臣的頭銜來的,自然少不了麵聖的環節,即便雙方都想直接砍死對方,但該走的過場還是得走。

如今時過境遷,北齊早已不是當年那個能與大魏一爭高下的北齊,甚至在南朝武陵王的連年攻伐之下,北齊若是沒有大魏的援助恐怕立刻就會滅國。

久而久之,曾經擁有雄心壯誌的北齊已經逐漸淪為北朝的附庸,大魏國的一條忠犬,如果一定要說,那麼北齊由盛轉衰的拐點便是宏威皇帝為了登上皇位而發動的那場大戰。

反過來看,宏威皇帝也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岌岌可危,需要通過一場孤注一擲的戰爭來扭轉奪嫡局麵的太子。

如今的宏威皇帝雖然已經走到了人生的最後階段,但他已經是坐擁一半天下,唯一能夠與南朝武陵王爭雄的北朝之主。

漫長的二十年過去之後,寧遷與宏威皇帝都不再是當年的那個自己,隻不過唯一不變的還是天塹城那場大戰留下的一根根倒刺。

不知道將複仇目標鎖定在洪廣利身上的寧遷會如何看待宏威皇帝這位殺死他父親的罪魁禍首,但宏威皇帝肯定是沒有興趣接見寧遷的。

倒不是因為害怕寧遷的武聖頭銜。

要知道若是宏威皇帝接見寧遷,二人之間的距離雖然隻有數張而已,但地點卻是在大魏宮廷,而且還有汪順這位疑似武聖的大高手在側,寧遷就算真的想要趁機襲殺宏威皇帝,幾乎沒有任何可能。

真正讓宏威皇帝無法麵對寧遷的還是天塹城的那次屠城。

從根子上說,當年從大汗分裂出去的各國都畢竟同源同種,大家可以為了利益相互廝殺,但禍及平民依舊十分不光彩,尤其是對一位以一統天下為己任的雄主而言,完全稱得上是個巨大的汙點。

別說接見寧遷,就是想起此人都會讓宏威皇帝這種完美主義者渾身不自在。

於是乎,接見寧遷的重任自然便落到了遼王這位監國的頭上。

遼王深知寧遷非同一般使臣,特意做了一番準備,不僅加強了宮中禁軍的數量,更是從三堂兩院中調集了一匹一流高手護衛,隻為說話時更有底氣,不至於因為氣勢不足而有辱國體。

隻是沒想到即便如此遼王依舊落了下風。

寧遷三十八歲,正值人生巔峰,又是出身名門,加上絕頂的武功以及武聖的大名,令他一舉手一投足都有若真仙下凡一般舉重若輕,卓爾不凡。

當一襲白袍,手無寸鐵的寧遷踏上大魏朝堂的一瞬間,他不僅沒有被四周布滿的高手所攝,反而以那瀟灑出塵的氣質和不怒自威的氣勢瞬間鎮住了整個大魏朝堂。

無論是文武百官,還是藏在幕後躍躍欲試的一眾高手,甚至是遼王本人都被他身上那股無與倫比的特殊氣息深深震撼。

隻見寧遷傲然立在大殿之上侃侃而談,聲音洪亮震瓦,周圍所有的人好像都成了背景,沒有一個插得上嘴。

甚至就連寧遷是如何進來,又如何離開都記不清楚,隻記得第一眼看見此人,便覺得此人絕對是人中龍鳳的暗自讚歎。

等到寧遷離開,眾人才反應過來,有一個爆炸性的消息出現了,那就是一個月之後,寧遷將與洪廣利決戰紫禁之巔!

麵對這個消息,朝堂上再度分成兩派,吵得不可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