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之戰結束之後,天啟衛原本打算返回長興,然而半路上卻收到了遼王自立,退往江南稱帝的消息。
大魏一分為五的大勢已經不可逆轉,徐銳隻得率領天啟衛一路往西北走。
此時正予的那份聖旨便起到了關鍵作用。
無論是誰當皇帝,聖旨都是由內閣票擬,司禮監簽發的正經聖旨,明明白白地封徐銳為西北總督,總覽包括天騏關在內的六省軍政大權。
一路上徐銳也沒閑著,本著充分榨幹這道聖旨每一分價值的思想,以西北總督的名義搜刮各州府的存糧與物資。
兵荒馬亂的年代,各州府的官吏眼見天啟衛大軍過境,深怕徐銳摟草打兔子,把他們一起收拾了,哪敢不從?著實讓徐銳刮走了一大筆糧草、軍械和其他雜七雜八的物資。
而對於沿途的商人,徐銳便又是另一番嘴臉。
對官府可以搜刮,但是對商人,徐銳卻開出了極優厚的條件,同樣是采購物資,徐銳給商人開出了高於市價一成的高價。
商人們頓時大喜過望,無論徐銳買的是什麼,全都清倉相售,生怕錯過了這位財神爺,放過了大賺一筆的機會。
當然,帝國一分為五之後,原本發行的法幣就會麵臨信用破產和價格暴跌的危機,兩個月之後當初那些揣著大把鈔票洋洋得意,最後欲哭無淚的商人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就這樣,徐銳和天啟衛一路從大魏中部往西北移動,整整走了兩個多月,把沿途十餘個省份官民兩家的物資全都席卷一空。
還好星河集團早就有了布置,將所有的車馬都投入了這條路線,否則這麼多物資,光是用天啟衛五萬大軍來運,還真不一定照顧得過來。
宏威二十年十一月,隆冬將至,天啟衛大軍時隔一年終於快要重新回到西北,但就在距離天騏關還有六百餘裏的時候,碰上了兩支大軍。
這兩支人馬的突然出現著實讓徐銳沒有想到,甚至緊張了片刻。
但很快前出六十裏的斥候便帶回了最新的消息,那兩支人馬並非敵人,而是沙河、萬春兩省的布政使許有德和梁城二人帶著從屬及本部人馬來投。
這兩省的布政使都是遼王的親信,所轄的沙河、萬春兩省緊鄰天騏關,原本是遼王集團為了監視徐銳專門將自己的兩員幹將調到了那裏。
如果遼王在京城登基,那麼這兩位布政使便會肩負起抵禦徐銳龐大西北勢力重任。
誰知人算不如天算,遼王在手握巨大優勢的情況下不僅沒能奪嫡成功,反而被裕王從京城趕到了西南。
沙河、萬春距離江南十萬八千裏,他們北邊是強大的徐銳,南邊卻是終於裕王的十餘個省份,這兩位仁兄的處境立刻便尷尬起來。
要說這兩人也是精明,知道無根的浮萍終究難以掙紮,所幸幹脆率領一眾僚屬直接投降徐銳,將兩省之地白白奉上。
徐銳聞訊大喜過望,不等信使回複便立刻率領大軍殺奔過去。
許有德和梁城乍見大軍靠近,官道上沙土揚起十數丈之高,再看清那明晃晃的徐字大旗,以為徐銳不肯受降,直接要將其剿滅,嚇得肝膽俱裂。
好在他們懾於天啟衛軍威,不敢異動,加上隨徐銳而來的是曹思源的騎兵旅,速度十分驚人,不等降軍逃散便已殺至眼前。
二人回過神來,想要逃跑卻為時已晚,不得不硬著頭皮去向徐銳請降,哪知徐銳心情大好,隔著老遠便飛身下馬,接著一個閃身來到二人身邊,左右手各捉住二人一隻手腕,用力一提便將二人拉入天啟衛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