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削減的並不是戰列艦這種主力艦的訂單,如今大恒帝國在建的戰列艦,隻有四艘蒙公爵級戰列艦,這是標準排水量四萬五千噸的大家夥,哪怕是戰爭結束了,也會繼續把在建的幾艘繼續建造完工,用來取代大量舊式戰列艦。
大量取消的是一些巡洋艦,驅逐艦以及其他各類輔助軍艦的訂單。
大恒帝國去年開始,幾乎就砍掉了絕大部分巡洋艦和驅逐艦的訂單,隻留下了極少數有潛力的訂單還在建造。
至於其他輔助軍艦,那砍的更多了。
同時一些新戰艦的設計計劃也是被暫時凍結,準備繼續打磨技術,以設計建造更加先進的戰艦。
砍掉預定建造的戰艦訂單,這都不算什麼。
真正的大頭是需要退役大量現役戰艦。
按照大恒帝國海軍的計劃,一旦戰爭結束後就會退役大量戰艦,以控製海軍規模,壓縮軍費。
比如說那些輕型航空母艦,這些航空母艦屬於典型的戰時應急產品,大恒帝國海軍專門搞出來護航的,航速不過二十節左右,噸位也不過七八千噸,搭載二三十架飛機進行護航作戰。
建造簡單,成本便宜,對大恒帝國而言,造這種玩意比造個兩三千噸的稍微大一些的驅逐艦還容易,一造都是一打一打的造的。
可惜,和很多應急軍艦一樣,這些護航航母在戰爭結束後,基本也就沒有用武之地了,到時候將會全部退役。
大恒帝國準備退役大量軍艦,也不能光自己退役,還得拉上其他國家一起退役。
至於說有敢不服的,直接打到服!
隨著大恒帝國和克魯爾王國正式結束戰爭之後,西方大陸那邊的戰爭也是到了尾聲,都打了這麼多年了,其實各參戰國都已經精疲力盡。
而現在大恒帝國站出來說要調停,而且還是擺出來了一大堆的艦隊以及數十萬隨時可以登錄作戰的陸軍進行調停。
沒一個國家敢說不!
於是乎,在大恒帝國的調停下,西方大陸各參戰國也是相繼停戰,恢複了和平。
緊接著大恒帝國強迫式的拉上其他國家,簽訂了一個全球性質的海軍限製條約!
大恒帝國、克魯爾王國、可凱爾帝國、瓦利亞帝國、伽菲亞帝國、奧蘭王國一共六個主要國家,簽署了海軍限製協議。
各國海軍噸位限製為大恒帝國兩百萬噸,克魯爾王國八十萬噸,可凱爾帝國四十萬噸,瓦利亞帝國三十萬噸,伽菲亞帝國二十五萬噸,奧蘭王國二十五萬噸。
這個比例很有意思,那就是大恒帝國的海軍噸位等於其他五國海軍總和!
沒辦法,現在的大恒帝國海軍就是這麼牛逼,一家就擁有上千萬噸海軍噸位,其他國家海軍加起來還沒這麼多呢!
其他各未簽約國,原則性海軍總噸位不得超過二十萬噸,否則將會遭到六大強國的聯合軍事製裁。
換句話說,滅了你丫的!
其他國家都沒啥意見,反正他們的海軍總噸位都不大,給他們這麼多噸位還用不完呢。
但是克魯爾王國就有意見了,但是很可惜,現在戰爭都結束了,克魯爾王國有意見也沒辦法。
他們不同意,大恒帝國立馬就發出戰爭威脅了……
最後,隻能是屈辱的簽下了這一份海軍限製條約。
\b除了限製海軍總噸位外,其他的限製不大,比如說戰列艦最大排水量之類的,大恒帝國自家的戰艦就是最大的,總不能自己削自己,再說了大恒帝國也沒什麼運河限製戰艦噸位,非要逼其他國家也限製戰艦最大排水量。
對於戰列艦排水量這種問題上,大恒帝國表示,你們愛造多大的戰列艦就造多大的,反正老子的四萬五千噸標準排水量,滿載預計超過五萬五千萬噸的蒙公爵級戰列艦建著,你們自己的看著辦吧……
反正戰列艦總噸位不超過限額就可以了。
而且林子然也知道,以後就是航空母艦的天下了,戰列艦這種東西,也就現在看著牛逼,以後也就隻能充當大號航母保鏢的角色,所以現在各國如果要建造超級戰列艦的話,以後也是沒啥用,就讓他們建去吧。
唯一限製最大的就是航空母艦,大恒帝國強行讓各國簽署限製航空母艦的總噸位的條款,克魯爾王國海軍的航母總噸位隻有四萬噸,隻夠兩艘兩萬噸級的航空母艦,為此,大恒帝國還準許他們提高了戰列艦的噸位。
其他國家就更少了,基本就是兩萬噸。
這就限製噸位,大部分國家都隻能建造一艘排水量兩萬噸的航空母艦,克魯爾王國要麼建造兩艘排水量兩萬噸的航空母艦,要麼弄一艘超過兩萬噸,一艘小於兩萬噸,要麼幹脆是直接建一艘四萬噸的航空母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