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下是鍾家的天下。
鍾明秋,先帝幼子,皇後嫡出,當今聖上的弱弟,本應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身份。
可整個京城誰不知道,他是一個不能提起的存在。
先帝去世前,七王奪嫡,凶險異常,最終皇上力排眾議,強勢的擠掉了六個兄弟,登上了大位。
而究其源頭,造成當時那個局麵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當時皇上並沒有被立為太子。
先帝和皇後伉儷情深,共育有兩子兩女,分別是三皇子鍾明誠,五公主鍾歡婧,六公主鍾歡婷和十皇子鍾明秋。
當時皇後寵愛幼子,所以連先帝也更加屬意讓鍾明秋繼承皇位。
哪知道先帝忽然暴病,三月不到就撒手人寰,連皇位繼承人都沒來得及選。
鍾明秋不過十歲,自然不可能掙的過早已參理朝政多年的哥哥們。
皇上登基後,對這個曾經給自己造成了巨大隱患的弱弟心懷不滿。
但他們畢竟是一母同胞,太後猶在,他弑殺幼弟難免要的個不賢不孝的罪名。
鍾明秋又還是年幼不知世事的年紀,他故意設計也實在說不過去,無奈之下,他隻能暗中打壓他。
鍾明秋一夜之間從京城裏最尊貴的皇子,變成了人盡可欺的狀態。
心疼兒子的太後哪裏能同意,為此她幾乎是從未給過皇帝一點好臉色。
她越是如此,皇帝就越是記恨,對鍾明秋也就更不好。
不過靠著太後的照付,鍾明秋還是順利的長到了十六歲。
鍾明秋十六歲這年,太後因為懷念先帝,又擔憂兒子,終於一病不起去世了。
臨死前太後留下兩道懿旨,皇帝不得傷及寶郡王性命,沒錯,另一道懿旨就是命皇帝封鍾明秋為寶郡王,封地渤東府,從此不得入京。
渤東府是位於東北地區的一個行省,緊挨著流放犯人的遠東府,環境自然也就好不哪去。
皇帝知道,太後這是在保全他。
既然是太後遺詔,他不想擔著不孝的罪名隻能遵從。
而太後懿旨說不許鍾明秋再入京城,那他從此就是和皇位絕緣,再無繼位的可能,又是到那偏遠地區,說白了就是卞黜,也算是給了他足夠的顏麵。
皇帝也就按照太後遺願,封了鍾明秋的位分。
隻不過,他還加了一道旨意,給鍾明秋賜婚。
說是怕他遠去孤苦,特意為他指婚,指婚的對象是他的叔父易王之子,已故的安親王之女,淺水郡主鍾淺果。
也就是他的親表侄女。
他是為了鍾明秋好嗎?
當然不是,安親王一家都是戰場殺伐的將才,隻是子嗣單薄,到了淺水郡主這一輩,竟隻剩下她一個幼女。
現在整個安親王府不過有個名字罷了,那淺水郡主,安親王生前也是百般寵愛,隻是安親王去了後,家中隻有一個母親,難以主事,要不是有祖輩的餘蔭,怕是也難活到今天。
不僅如此,淺水郡主七歲時傷了腦袋,竟是個癡兒。
皇上把她賜給鍾明秋做妻子,不過是怕他將來萬一攀上一門好親事,過得更好罷了。
三月,鍾明秋從京城出發,趕往封地,五月多才到地方。
說是趕往封地,可他一沒權二沒錢,到了地方,連個府邸都沒有。
當地的知府早就得了皇上的暗中交代,也不過在山上找了間,不知道是曾經那代的親王在這裏時留下的府邸,隨便打掃了一下,換了個門匾,就算是他的府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