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雄厚的金礦資源,難道不足以支撐紙質貨幣發行?
我大洋王國連戰連勝,開疆拓土,國民士氣高漲,自信心爆棚,正宜趁此時機推行貨幣發行重大政策,而不是裹足不前,瞻前顧後,擔心這個害怕那個,這樣能成得了什麼大事?
根據財政部測算;
金屬貨幣和紙質貨幣同時發行之後,王國居民偏愛金屬貨幣會更多一些,推演比例大致是7:3左右,也就是紙質貨幣的使用量隻占三成左右。
小額交易毫無疑問使用金屬貨幣,大額貿易結算使用彙票,銀行支票等手段,真正使用大額紙幣應屬少數,加上財政部多年在防偽領域投入重金研發,可以保證紙質貨幣的安全和順利推廣。
所以,臣懇請陛下聖裁,按計劃推行紙質貨幣發行政策。”
說完,長長的一揖到地。
最後,眾庭臣目光彙集到高居王座上的李福壽身上,李福壽放下手中把玩的玉貔貅,略一考慮後問道;“首相閣下,內閣方麵是什麼意見?”
“回稟陛下,內閣對此各執一詞,委頓難決,臣恭請聖裁。”
“你呢,傾向那一方?”
“臣……同意財政部大臣的意見,認為此議事關王國金融大局,宜盡早付諸行動。”開遠伯爵辛長君恭敬回答。
在開國君主麵前,他這個首相也僅僅是首席公務員的身份,遠遠沒有英國首相那樣的大權獨攬,權利不是差了一點半點。
在大洋王國的仿德式君主立憲製度中,內閣僅僅是王權的執行機構,議會則是王權下屬的立法機構,獨立性差的老遠。
這就是德式君主立憲製度的特點,在德意誌帝國威廉一世時期,強勢的鐵血宰相俾斯麥獨攬朝政,左右帝國政局及對外政策,帝國皇帝的意見與首相相左,也得乖乖的改弦易轍,這僅僅屬於特例。
1888年,威廉一世皇帝駕崩,腓特烈三世繼位僅僅99天時間便因喉癌去世,他的兒子弗裏德裏希·威廉·維克多·阿爾伯特·馮·霍亨索倫繼位為德意誌皇帝,史稱“威廉二世”。
由於腓特烈三世是被庸醫誤診而死,威廉對此極為憤怒說道;“是英國醫生殺死了我的父親。”
性格獨斷的威廉二世繼位以後,很快就一腳踢開了鐵血宰相俾斯麥,從而全麵掌控了德意誌帝國內閣。
繼任首相卡普裏維伯爵沒有前任首相的強勢和巨大威望,實際就是個應聲蟲,地位與辛長君伯爵類似,某種程度上還稍有不如,這才是德意誌帝國首相的常態。
“嗯,外交部呢……英國人是什麼反應?”李福壽追問了一句。
被國王陛下點到,外交大臣唐昭儀子爵站出班列,恭敬回答道;“英國公使維克多爵士表達了強烈不滿,倫敦認為我方倉促推行貨幣發行政策,是急功近利和不理智的行為,將會對雙方關係造成嚴重傷害,關於鑄幣稅事宜應妥善協商,任何試探大英帝國容忍底線的行動都是極其危險的,可能會造成嚴重影響。”
“嗯,很好,那麼推行紙質貨幣的方案就按原計劃實行吧。”李福壽很幹脆的決定了下來,然後對凱斯特納爵士囑咐道;“財政部方麵一定要聯合王室秘書處,在紙質貨幣發行初期緊密跟蹤市場情況,及時作出反應,在實踐中積累經驗,逐步完善整個貨幣發行體係。”
“謹遵陛下令諭,微臣片刻不敢懈怠。”凱斯特納子爵臉上不由得浮現一層喜色。
這些英國佬太棒了,真是神助攻啊!
見怪不怪,在座的一眾庭臣麵色各異,唐昭議子爵神情訕訕的重新坐了下來,心裏頗有些埋怨英國佬不識時務。
你英國佬確實很屌,問題是陛下不吃這一套啊!
誰都知道咱們的國王陛下性格霸道獨斷,大家好商好量的也就算了,如今倫敦的威脅對他而言,不亞於赤裸裸的公開挑釁,哪還會有好臉色給英國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