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元月一日
挾菲律賓大勝之勢,在各國貴賓及一眾大臣的簇擁下,大洋王國舉行了盛大的祭天儀式,國王李福壽在祭天壇焚香告拜天地,曉諭諸天神明及列祖列宗在天之靈,晉位為大洋帝國皇帝。
如今的大洋帝國氣候已成,囊括高達千萬平方公裏的廣闊疆域,實力、人口和土地都堪稱世界新興列強,尤其海軍實力在西太平洋地區首屈一指。
邁出這最後一步,既是萬眾所歸也是時代的需求。
環顧世界
無論歐亞各封建強國都是皇室,大清、英、俄、德、奧匈、奧斯曼、扶桑、西班牙、巴西等國都是如此,即便是在扶桑國統治下的朝鮮傀儡政權,也即位稱帝,這是一個諸皇並立的時代。
1897年10月12日,朝鮮王朝的第26代國王李熙(朝鮮高宗)自稱皇帝,改國號為“大韓帝國”。
也正因此
大洋帝國在與各強國的平等外交中往往感到低人一頭,朝廷和民眾意願強烈,李福壽也不得不順勢而為,在三請三讓之後登基稱帝。
新建的帝都皇城在原來紅堡舊址上興建而成,出於緬懷先祖的考慮,李福壽親自命名為“大明宮”。
大明宮原是大唐帝國的大朝正宮,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征,位於唐京師長安(今西安)北側的龍首原,是唐長安城三座主要宮殿“三大內”(大明宮、太極宮、興慶宮)中規模最大的一座,稱為“東內”。
自唐高宗起,先後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處理朝政,曆時達200餘年。
唐朝大明宮始建於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占地麵積約3.2平方千米,整個宮域可分為前朝和內庭兩部分,前朝以朝會為主,內庭以居住和宴遊為主。
前朝的中心為含元殿(外朝)、宣政殿(中朝)、紫宸殿(內朝),內庭有太液池,各種別殿、亭、觀等數十所。
新建的宮殿位於紅山腳下,原本是一處茂密的森林,也是整個紅河穀大都市的綠肺,城市中最大的森林保留地,溪流縱橫,怪石嶙峋,風景極其優美。
所以新建的大明宮參考了唐時舊例,在宮殿布局上一如即往,三大殿大明宮,太極宮、興慶宮依次排列,布局井然,暗合天地妙理。
宮殿建設中,采用了新式的鋼筋混凝土基礎,牆體與古舊梁柱木榫工藝相結合,從而有條件在原有建築高度基礎上進行大幅提升,使得這座盛唐風格的宮殿更加恢宏壯麗,氣勢萬千。
考慮到原有的森林中古木參天,清澈溪流縱橫,因此大明宮在三大殿之外的內庭和配殿部分,做了極大的修改,主要是盡量多的保留森林植被,原有的怪石嶙峋和清澈山溪景色,內庭各殿不再保留原有的格局,是順著山勢和環境布局,一直綿延到山區內裏深處。
規劃整個宮殿總麵積達10平方公裏,除了在山腳下的三大殿區域約2平方公裏多一點外,主要的殿閣全都延伸到叢山深處。
其勢宛如神龍般見首不見尾,可謂是一座巧奪天工的森林宮殿。
整個大明宮殿的建設工程,如今僅僅建成了三大殿,後方的諸多殿閣需要持之以恒的長期建設,最少還需要十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