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的說
持續三年半的第二次英布戰爭是一次標誌性事件,標誌著維多利亞黃金時代正式落下帷幕,大英帝國的威嚴遭受嚴重挑戰,麵子被打得“啪啪”響,那叫一個痛徹心扉。
戰爭雖然打贏了,淚水流入心中。
高達2.4億英鎊的巨額戰爭經費,有超過6成流入了北方的莫桑比克,仿佛烈火烹油一般,助推莫桑比克地區經濟火箭般的竄升,一年上一個大台階。
據1903年底統計數據
相比較戰爭開始前的1899年,莫桑比克地區的經濟總量翻了兩番,達到了戰前的433%,幾乎一年增長一倍多。
由於戰爭需求的強烈牽引,該地區鋼鐵產量增加 1230%,水泥產量增加622%,以糧食為主的農作物產量增長217%,牛群規模擴張 222%,羊群規模擴張1100%,居民年收入增長 327%。
戰爭打的南部非洲百業凋敝,農牧業急劇萎縮,所有的大小城鎮受創嚴重,民眾流離失所,生活水平極大的下降。
近在咫尺的莫桑比克為南非戰爭提供了海量的物資,包括30多萬頭牛,27萬匹馬,50多萬頭騾子,1700多萬隻羊,幾千萬隻雞鴨活禽,百萬噸級的鋼鐵水泥,小麥,麵粉和豆粕,數10萬噸各種罐頭,從奶糖到行軍帳篷,從馬鞍到鐵絲網,從皮靴到襪子,內容幾乎無所不包。
至於說有多少物資是真正被使用了,多少是注水的虛報,多少被浪費了這就無從統計,那就是一筆爛賬。
當布爾人騎兵大舉殺過來,英軍抱頭鼠竄,城鎮裏到處燃起了大火,這些燒掉的物資怎麼計算?
英軍也許有的戰鬥確實是打不過,但有的戰鬥難免有刻意縱容之嫌,為的就是讓布爾遊擊隊打過來放一把火,到時候所有人都解脫了,鬆一口氣。
反正1902年5月,這場布爾戰爭總算打贏了。
奧蘭治自由邦與德蘭士瓦共和國這兩個由布爾人建立的政權從此成為曆史,合並到開普殖民地中,成為英屬南非版圖的一部分。
戰爭結束後
莫桑比克與南非開普政府達成一致,共同出資組建了南非鐵路公司,開始修建一條從首爾途經約翰內斯堡直達開普敦的鐵路,將南部非洲兩大經濟體緊緊聯係在一起。
在戰後盤點中,英國保守派報紙《曼徹斯特郵報》在評論員文章中哀歎道;
倫敦在這場戰爭中大敗虧輸,不但丟了麵子也丟了裏子,為了支付巨額戰爭經費掏空了國庫,陸軍拙劣的表演成為世界笑柄。
唯一得益的就是莫桑比克,它仿佛是一條趴在大英帝國軀體上的吸血水蛭,吃的腦滿腸肥。
英國夥同法德俄日等國在滿清打劫的巨額財富,在手中還沒有捂熱,就加倍的送到了莫桑比克人手中,也許這就是上帝的意願吧。
這篇充滿挑撥意味的新聞報道,立馬引起了駐英大使館的高度關注,並且正式向有關方麵表達了強烈抗議態度,要求公正、公平的評價莫桑比克在陰部戰爭中做出的重大貢獻。
一些持公正立場的英國輿論,也紛紛批評保守派報紙《曼徹斯特郵報》這份出離的報道,稱之為“不可思議的囈語”,“對忠誠盟友精神的巨大傷害”,“精神錯亂的瘋子”等等,一時間兩方觀點甚囂塵上。
很多英國上流社會的知名人士,也紛紛撰文抨擊《曼徹斯特郵報》,在當前大英帝國最需要朋友的時候,這份保守派報紙做出了最不恰當的言論,為一己私利做驚人之語,是沒有社會責任感的行為。
保守黨議員丘吉爾對此極為憤慨,在《每日電訊報》上公開撰文,說道;
東方有句古老諺語;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碗來罵娘。
我是一位經曆布爾戰爭的老兵,曾經與我的華裔戰友並肩作戰,共同為了維護大英帝國的榮譽付出生命和一切,深知每一份勝利都來之不易,需要珍視。
忘記意味著可恥的背叛,毋庸置疑。
每一個身懷正義感的英國人都應該為曼徹斯特郵報這種惡劣言論感到羞恥,對於不知道感恩的人而言,道德底線在哪裏呢?
在國內外的重大壓力之下,《曼徹斯特郵報》主編不得不公開登報道歉,並且與相關涉事人員先後辭職,丟掉了這份飯碗。
倫敦
一所尋常的公寓樓裏,丘吉爾嘴上叼著古巴哈瓦納雪茄煙,手上拿著報紙洋洋得意的對李建洋中尉說道;“嗨,瞧見了吧,我作為國會議員出手,能夠像摁死一隻臭蟲一樣,輕易的就解決掉這些小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