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第二十八章 她的傳信(1 / 2)

出了正屋,吳莎也沒有去廚房,而是笑著回了自己的屋子,坐到桌子前開始在巴掌大的竹簡上寫東西。她的臉上還帶著剛剛從徐喻明屋裏出來時的笑,隻是這笑冷了幾分。快速地寫完後她又看了一遍,直到墨跡幹了,才把竹簡收好交給了楊管家。

五天後,這封竹簡出現在了齊暄帝的手上,上麵隻寫著“謝家在郡王飲食中下毒”。齊暄帝拿著這封竹簡,倒是佩服吳莎辦事的能力,短短半個多月就把事情查清楚了,現在為難的倒是他。當初王家滅族的時候謝家沒有受到太大的波及,除了他們馬上向聖上表衷心外,也因為謝家當家把他的發妻,也就是王太後妹妹的女兒,送去了家廟,還將她所出的兒子送離了洛陽,將他貴妾所出的兒子記成了嫡子。這般利落的撇清關係,連麵皮都不要了,先帝還真懶得治謝家的罪。

謝夫人所出的兒子雖不在洛陽,但是女兒還在,聽說謝家以前就對這位謝二姑娘頗為看重,畢竟將來是要嫁入宮中的人,說不定還會成為皇後,謝家還曾請了幾位大儒教導她。她雖然行事低調,但隱隱又有才名,如果不是王家出事,她嫁入宮中自能坐穩那個位置。

齊暄帝登基後也沒有打算動謝家,甚至對他們頗為看重,朝堂之上他每每有什麼決策,謝家總是頭一個站出來讚成,這份赤裸裸的“忠心”總不好無視。他捏著竹簡,想了片刻後,讓東升去宣謝大人入宮。謝大人在王家出事後,稱病在家裏休養了幾年,去年才向上遞了條陳官複原職。

他在朝中就是個應聲蟲,其他大臣麵上都笑他沒有風骨,又都在觀望齊暄帝會如何反應。若是齊暄帝吃這一套,以後朝中口中讚成他的人隻怕會更多。謝大人在鴻臚寺任行令,他的上官是大行令,位列九卿之一。如果現在當皇帝的是廢太子徐長昭,大行令之職早晚是他的,如今他隻求陛下不追究謝家之罪,升官是不敢想了。

官複原職後,官署中的人對他的態度大不如前,謝大人假裝不在意,繼續跟他們安然相處,心下卻時常懷念過去受人追捧的日子。至於他那發妻,早被他忘得一幹二淨。接到內監傳話讓他進宮時,他心下有些忐忑,更多的卻是希冀,如果陛下能重用他重用謝家,讓謝家可以像過去一樣顯耀就好了。

來傳旨的內監也沒有說陛下是為了什麼把他叫了過去,他塞了銀子,內監也不肯說。他隻是個傳旨的,並不在陛下跟前侍候,隻是吩咐他辦差的東升大人臉色並不難看,估計陛下的心情也不差,他就猜陛下叫謝大人來不是為了什麼疑難事。想及此,他也就安慰謝大人說了幾句不緊要的話。

謝大人入殿後,向齊暄帝行了禮,起身時果然不見陛下神色有異,心也就放了一半。齊暄帝也沒有直言來意,反倒問他早朝時他所讚成的那條政令他有沒有什麼其他的看法。事關邊境通商之事,齊暄帝召鴻臚寺的人來問也沒有什麼不對,謝大人想到陛下召的是他而不是他的上官,心下還有幾分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