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齊山縣城東南方向百裏之地,已經在幽齊山邊緣地帶,哪裏本來是連在一起三座山峰。
林鋒便發現在最高的那一座山峰上,可以感知到極為強烈的空間之力波動,完全不弱於黃家種植布袋花的地方。
隻是這個地方海拔有些高,山頂還有積雪,連普通的泉水都沒有,更不要說溫泉了。
林鋒當初詳細的記錄了黃家種植布袋花之地的環境特點,溫泉的作用,應當起的是恒溫的作用,用21世界的專業術語來說,那布袋花本就是熱帶植物,要在平均氣溫40度以上才能生存。
但它又是熱帶雨林植物,對水分的需求量極大,但是還要避免陽光的直射,林鋒記得當初那個山穀的頂上,因為溫泉存在的原因始終都是有煙霧在頭頂上遮擋陽光的。
如果是在21世紀,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一個仿熱帶生態大棚,基本上就解決了所有的問題。
但是這小五行界根本就沒有塑料薄膜和玻璃之類的東西,沒法按現在的方法搭建大棚。
林鋒和王穎商量了三天,才終於想出了一個方案,雖然工程量大一點,但是應該模擬出一個和黃家的山穀中差不多的環境。
他們將那座山峰的從中間挖了去,將一座山峰挖成了兩座,兩座山峰的中間,便形成了一個狹長的山穀。
林鋒親身測試,山穀中的空間能量的強度是足夠的,然後又將山上積雪融化的水集中在一起,在山頂上挖了一個巨大的蓄水池。
蓄水池的水用通心竹子引到略低一些的一口巨大的鐵鍋爐裏,然後派人看住鍋爐,不停的將水溫加熱到合適的溫度,再通過通心竹子輸送到下麵的山穀用,便形成了一個人工溫泉。
方案雖然做出來了,但是實際操作中又出現了很多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說在沒有溫度計的情況下,鍋爐的爐溫不好控製;水流到山穀中之後,因為裸露在地麵水溫喪失太快……等等一係列的問題。
好在王穎天生聰慧,林鋒又擁有超越了這個解釋數千年的視野,兩人用了兩個月的時間,終於將山穀中的布袋花種植基地給建了起來。
此時已經是深秋時節,七八月份菊花盛開的時候,正是適合布袋花播種的季節。
林鋒親手將種子一顆一顆的種在了,從數具鍋爐上分出來的數百個出水口周圍,整個山穀中霧氣氤氳,彷如仙境。
林鋒和王穎都特意換下了長袖飄然的文士服,換上了窄袖的麻布農服,看著林鋒下地幹活有模有樣,王穎不由看的有點癡了。
她覺得先生真的是一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天縱奇才,能文能武也就算了,沒想到下地居然也是一把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