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八 橫生變故4(1 / 3)

隨著金軍從定遠撒軍,宋金兩國邊境的局勢又漸漸平靜了下來。大宋的朝庭也漸漸恢複了往日的氣像。

張栻、張枃兄弟也上書朝庭,請辭回家丁憂, 趙眘再三挽留,最終決定,由張枃丁憂, 張栻被奪情起用,繼續任職。而張枃擔任的知臨安府一職,則推薦由朱熹擔任。

朱熹字元晦,後改仲晦,祖籍徽州婺源人。其父朱鬆,宋宣和年間為福建政和縣尉,後寓居福建。朱熹自幼受教於父,聰明過人。四歲時其父指天說:“這是天。”朱熹則問:“天上有何物?”其父大驚。他勤於思考,學習長進,八歲便能讀懂《孝經》,在書題字自勉曰:“不如此,非人也。”父親去世之後,朱熹師從其父好劉子參、劉子勉、胡憲等人,紹興三十年拜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為師,專心儒學,現在己是天下聞名的理學大儒。

趙眘剛受禪時,曾詔見朱熹,後受朱嘉開學博士侍次,知南康軍等職。正好現在浙東大災,朱熹被正任提舉兩浙東路常平茶鹽公事,處理賑災事宜,結果朱熹於任上創立了“社倉法”, 恤民省賦,節用輕役, 有惠於民,頗有政績。

臨安現在是大宋國都天子腳下,因此臨安知府的位置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也隻有當年的包拯出知開封府能做到人人敬服到,而朱熹是否能勝任,對此趙眘也有些猶豫不決,逐向虞允文詢問。

虞允文對於學術一慣主張不偏又倚,一視同仁。認為朱熹為人雖然有些迂腐,但也不失為君子。隻是有時候過於堅持原則,而顯得缺乏變通。不過國都自古以來都是最難管理的,是需要一個較能堅持原則的人來管治,因此他到是同意朱熹出任臨安知府一職。

而這時南方終於傳來了摩尼教叛亂的消息。現在摩尼教在兩廣一帶聲勢浩大, 摩尼教教主鍾子昂自立為光明聖王。聚眾數十萬,首領有賴文政,陳金等人,連繼攻陷了等州。再加上前兩天摩尼教的人對大鬧皇宮。以令趙眘大怒,下令在大宋境內取締摩尼教的一切活劫,並由曹公公主持,調用禦前值班侍衛,皇城司等楫拿臨安府中隱藏的摩尼教徒。不過摩尼教顯然早有準備,臨安府中的幾個據點早已撤離,結果隻抓了些不相幹的人,一無所獲。

而幾位執政大臣也商議決定,由待衛步軍司都指揮使,保康軍節度使吳拱率全部步軍司的人馬奔赴廣南,平定摩尼教的叛亂。又調任貶為譚州團練副練的戚方做吳拱的副將。

吳拱出身將門,是名將吳價之子, 吳璘之侄。在隆興年間,與成閔,李顯忠並稱三大帥。是一名有相當軍事能力的大將。而戚方是因為棄守壽州才被貶為譚州團練副練,不過這多少也有點冤,因此借這次平定摩尼教的叛亂,也給戚方一個立功表現的機會。

現在大宋的三衙禁軍中,馬軍司全部都在江淮一線駐守。現在宋軍乃和金軍在對拮,因此疋不能調回來。殿前司的都指揮使楊沂中正在建康協助韓彥直,暫時由副都指揮使代管。殿前司有戎衛京城,保護皇宮街責任,因此也不能輕易調用,那麼這一次赴廣南平定摩尼教的叛亂也隻有派遣步軍司了。

待衛步軍司共計有二萬五千人,分前軍,後軍,左軍,右軍,中軍五軍。不過雖然是叫步軍司,其實也是步騎混合編製,全軍一共有騎軍二千八百人。雖然是三衙禁軍中人數最少的一支,但土軍的訓練,素質,作戰經驗都是大宋最高水準的軍隊之一。摩尼教叛亂雖然號稱有數十萬之眾,但那也畢境都是由普通百姓組成,戰鬥力是遠遠不能和正規軍隊相比的。何況兩廣當地還有不少軍隊。因此皇帝趙眘,宰相虞允文以及朝中的大臣都覺得這樣的安排完全可以平滅這場叛亂。

雖然還是下午,但天空中烏雲密布,看不見一絲陽光,天色陰沉沉的,好像是傍晚一樣。

虞允文回到政事堂時,桌上己點燃了惜燭。這一段時間以來,大宋內憂外雖,千鈞重擔幾乎是壓在虞允文一個人的肩上。而在虞允文處理政事的同時,還時時刻刻都要防備主和派的大臣會有什麼新的舉措,還必須不時的去給趙趙眘開解,使皇上不至反複。真可謂是心交力粹,勞神廢力。不知不覺當中, 虞允文兩鬢的黑發又白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