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是梧州和封州交界的山區丘陵地帶,西邊名火,東邊名鎮居山.南方一帶總是多雨,平林山野在瀝瀝的小雨中顯得有些蒙朧,四周環山,中間是一片廣大三裏,長達十餘裏的草原.宋軍在北,摩尼教軍右南正在各自嚴陣以待.
原來摩尼教軍經過了二十多天的準備,分兵兩路,一路從德慶府出發,人馬三萬,進攻梧州,另一路從容州發兵,人馬二萬,進攻潯州.希望的攻下藤州,梧州,封州,潯州,象州等地,進而一直打到靜江府,一舉攻占整個廣南西路.
在此其間,宋軍也調兵遣將,範成大下令,調來融州,柳州,象州三處的人馬,曾援潯州,吳拱同戚方率領步軍司人馬一萬五千人,昭州,賀州,梧州,封州等地合軍一萬人.按吳拱的計劃,打算在梧州和封州交畀的火山和鎮居山之間伏擊摩尼教軍.同時範成大還調集了靜江府,宜州的人馬共計兩萬預備在吳拱伏擊獲勝之後更向摩尼教所占之地發動全麵的進攻.
宋軍列陣的人馬有一萬二千人,基本全是步軍.其中包括一千名神臂弓手和兩千弓箭手.另外九千士兵是由長槍兵,刀斧手,藤牌手等組成.隊伍例好之後,九千步軍分成四個方陣,橫向排列,分為左,中,右三軍.兩千弓箭手列在步軍後麵.一千神臂弓手則列在全軍的最後一列.隊列整整齊齊,盔甲鮮明,刀槍耀眼,軍容十分整束.吳拱和戚方在二百餘名騎兵的蔟擁之下,跨馬列在陣中,觀看對麵摩尼教軍的列陣.
雙方的間隔大約有三百步至四百步之間,摩尼教軍共有兩萬五千人左右,方成五個方陣,分別由趙草, 賴文政,黃彥,陳峒,李金五人統領.每陣大約五千餘人,兩個在前,三個在後,間錯排列.隊伍雖然還算整齊,但除了正中的一個方陣的士兵是全副盔甲之外,其他四個方陣時士兵的作裝都差叁不齊,有的無盔,有的無甲,還有不少人根本就沒有盔甲,還是一身普通百姓的布衣,隻是在胸口前都畫了一個火焰的標誌.而且所拿的兵器也形狀各異,刀,槍,劍,斧等都長短不一,其中也不乏鐮刀,鋤頭,獵叉之類.
摩尼教聚眾作反以來, 其時才隻有三個多月,雖然現在聲勢浩大,席卷了大半個廣西,但畢竟時間太短,武器,裝配都還跟不上隊伍的擴大,還保留著一些亂民,流寇的特點.
宋軍陣中還有兩百騎軍,而摩尼教軍中一匹馬也沒有.每個方陣中隻有一輛高車,車中站著每個方陣的指捍者.
盡管摩尼教軍的人數是宋軍的一倍,但從軍容上來看,摩尼教軍遠不及宋軍.不過吳拱卻很清楚的看出,每一個摩尼教軍的臉上,都帶著堅定的表情和高昂的鬥誌,眼睛裏都露出了狂熱的殺機,和一往無歸的決心.仿佛隻要一聲令下,那怕前方是刀山火海,都會毫不猶豫的衝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