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一 回家1(1 / 3)

時至臘月下旬,正是接近年關,曆經了北伐,朝政動蕩的大宋乾道四年終於就要過去了。

然而這時的臨安皇宮裏,卻沒有一絲過年的喜慶氣氛,盡管這時北方的金朝以經停止了兵戈,但作亂南方的摩尼教卻有愈演愈烈的勢頭。誰都沒有想到,從摩尼教作亂開始,到現在還不足半年的時間,不僅己經占領了廣南西路的大部份地區,廣南東路也受到了波及,連廣州都幾乎失守。朝庭也派出了三衙禁軍前去征剿,但也毫無進展。

不僅如此,廣南甚至還引起了鄰國的窺視,十二月十八日,交趾國王李天祚向大宋發來國書,稱:摩尼教作亂,已波及交趾,大宋邊境,交趾為保境安民,願意出兵相助大**亂。

而大宋接到交趾國書之後,也是議論紛紛,有些大臣認為可以借用交趾之兵,來對付摩尼教,有的則極力反對。趙眘也不敢小視,急忙招集宰輔大臣,商議如何答複交趾,以及如何平定南方的動亂。

虞允文首先道:“借兵平寇,有害而無利。倘因摩尼教作亂,橫踐兩廣,力不能製,反欲假手於蠻夷,則適為天下所笑。何況交趾窺視我大宋兩廣之地久矣,熙寧年間就曾大舉進犯,不可不防。依臣之見,交趾今名為助兵平亂,實為圖我大宋的兩廣之地,倘因一時之利,而由之啟畔,則為禍且為摩尼教做亂之十倍。今廣南之事,當另選精兵猛將,再行征討,乞飭罷交趾之兵,毋貽後患。”

韓彥直也道:“交趾雖為小國,然一向貪得無厭,臣聞交趾正在暗助大理權臣高建銘,在大理國內叛亂做上。今又欲染指我大宋兩廣之地,隻能以嚴詞拒絕,以軍威赫之,以為警示。實在不可結之為外援,否則我大宋南方將永無寧日,還望陛下三思。”

趙眘點點頭道:“兩卿所言甚是,不過以嚴詞拒之到是好辦,但倘若國書到日,交趾國及就出兵犯境,又或與摩尼教相互勾結,這又如何是好呢?”

韓彥直道:“陛下請放心,交趾國小力薄,這時正在全力助高建銘奪取大理國位,暫時絕無力量大舉侵犯大宋,當務之急,還是速派精兵猛將進駐廣南,盡快平息叛亂,使交趾國無懈可擊,到那時,他們自然不敢再生挑畔之心了。”

趙眘皺了皺眉頭,道:“前者朝庭己派出吳拱領步軍司的人馬赴南方征剿,然而不但勞而無功,反而使叛軍的勢力越來越大。如今在我大宋之中,能力強過吳拱的無幾,如果連吳拱也平定不了叛亂,那麼還能派何人?難道說要調李顯忠去廣南嗎?”

梁克家道:“李顯忠鎮守建康府,也是重要的地方,今雖南北罷兵,但金人隨時都可能再度南侵,不可不防,李顯忠豈能輕動。依臣看來,還是從京中選一人前去征剿才是。”

趙眘道:“從京中選將,那就隻有楊沂中了。”

虞允文道:“陛下,楊郡王己年近七旬,若是居中調度指揮,經略方緯尚可,如果要他領軍出征,平亂滅寇,側未免有些勉為其難了。何況南方氣候嚴熱,瘴氣疾病甚多,這次吳拱兵敗,至少也有一半原因是他染病不能理事,為將者還當是年富力強才是。”

趙眘苦笑道:“說的到也是,那麼還有何人能用呢?”

這時龍大淵出列道:“陛下,即是如此,臣以為殿前司副都指揮使,慶遠軍節度使李道到是可以勝任,不知陛下以為如何?”

趙眘聽了,卻沉呤起來,道:“李道嗎?”

龍大淵道:“李道才年過五十,正當年富力強,現在又任殿前司副都指揮使,早年還曾任過襄陽府禦前駐軍都統製,掌兵多年,深知軍機,在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 曾有茨湖大捷,名列中興十三戰功之一,若是選擇朝中大將,他到是一個合適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