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六重返廣南3(1 / 2)

林永祥在大宋官場中混了多年,那還聽不出鍾子昂是在給自已台階,於是道:“其實屬下是以為,以教主之英明神武,雄才大略,豈能懼怕楊炎,當起大軍主動進攻,給楊炎一個仰頭痛擊。”其實他對是戰是守本無定論,但這時他心中也惱恨趙草,因此就和趙草唱反調了。

幾個原來宋朝的官員也是聲氣相通,一見林永祥這麼說,孫吉也道:“戰者,士氣也,今我聖教士氣正旺,銳不可擋。此氣隻可鼓而不可泄,豈能畏首畏尾,懼不敢戰呢?”

黃文丁也道:“我教乘勢而起,順人應天。此及有進無退。教主當早下決心,與楊炎決戰,如果再遲疑不決,其禍不遠矣。”

趙草和賴文政聽了,心中有氣,但也不好說出口來。剛才他們幾個說的話一點實質的意義都沒有,但煽動性及強,偏偏一時又不知如何反駁。他們那裏知道,這幾個人雖然隻是地方官員,但那一個也都是在大宋官場打滾多年,別的能力沒有,但大道理自然是說得一套一套,純熟無比摩尼教的這些江湖人那裏比得了。

但他們的話果然激起了一些人的鬥誌,鍾振先出列,憤然道:“教主欲爭雄天下,豈能因一個小小楊炎而裹足不前,孩兒不才,原領一支人馬,去與楊炎決戰一場。如不能勝,絕不回來見教主。”

他的這番話正好觸動了鍾子昴的心弦,鍾子昂心裏也道:我如果連一個楊炎也不敢應戰,還談什麼奪取天下,成就大業呢?於是概然道:“我意己定,陳子明,你領左、右兩軍去進攻仁修,趙草領前軍進攻富川,賴文政領後軍進攻柳州,老天領中軍三路接應,就和宋軍決一死戰。鍾振先,你隨陳子明軍出戰。不得有誤。”他雖然決意出戰,但畢境頭腦還清醒,知道鍾振先輕浮急燥,不敢讓他獨自領軍,才把他分到陳子明部下。

陳子明和鍾振先聽了,自然是滿心歡喜,趙草和賴文政心裏雖然不願意,但鍾子昂以經下令了,是不能更攻了,因此也隻好領令而行了。

就在這時,林永祥又高喊一聲:“且慢。”再度出列道:“所謂名不正而言不順,教主既是應天之舉,吊民伐罪,豈能出師而無名,有實而無份。屬下以為教主當先稱王,然後再出兵,到那時名正而言順,順理成章,自然馬到功成。”

孫吉立刻也付和道:“林主管言之有理,但這稱王是大事,豈能草率而行,屬下以為教主當修台受禪,應告於天,加九錫。方才顯得鄭重其事。”

蔣義舉也道:“既稱王,豈能無王宮,屬下以為還要修建王宮,一應禮議,當按製而定。”

他們的意見居然是讓鍾子昂稱王,這個想法提得過於突然,摩尼教的眾人誰也沒有想過。鍾子昂聽了,也在沉思不語。

這時賴文政出列道:“教主,屬下以為稱王當緩行,當初教主之議是先立足於廣南, 站穩腳跟之後迫使宋朝承認聖教合理, 然後侍機在吞並天下。如果冒然稱王,恐怕會招宋朝之忌,我們和宋朝之間再無回轉下地了。”

林永祥搖了搖頭,道:“賴先生之言差矣,正是要迫使宋朝承認我聖教合理,方才要教主稱王,隻有稱王之後才能使宋朝不敢小視與我聖教,而教主也可以與宋朝皇帝有平等的地位。這正是有利於我聖教與宋朝談條件,賴先生怎幺說不可呢?”

賴文政知道自巳說不過林永祥,也不理他,直接對鍾子昂道:“教主,如果稱王必修受禪台,王宮,耗費巨大。雖然現在收上來大量錢財,但需要支付軍隊用度,實在抽不出這樣一筆錢來,還請教主三思。”

林永祥道:“教主。。。。。。”

鍾子昂打斷了他的話頭,道:“都不用說了。”

眾人都住了口,等待鍾子昂定決。過了好一會兒,鍾子昂才緩緩道:“今日隻談如何應對楊炎的大軍,不談別的,所以稱王之事暫緩決議。”

賴文政心裏鬆了一口氣,鍾子昂到底還是明白顧全大局。躬身一揖,道:“教主明鑒。”其他人也隻好跟著道:“教主明鑒。”

賴文政拾起頭來,看著坐在高椅上的鍾子昂,忽然發現鍾子昂似乎變得陌生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