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一 臨安的朝議4(1 / 2)

趙昚道:“你以為我大宋是否應出兵援助大理複國呢?”

楊炎道:“回稟陛下,臣仍是外任之官,對朝中決議不敢妄言。”

趙昚笑了一笑,道:“好,那麼朕問你,如果朝廷決議出兵援助大理,由你領軍,你可有把握嗎?”

楊炎道:“有。”

趙昚道:“那麼你需要多少人馬,可以幫大理複國?”

楊炎道:“回稟陛下,如果要微臣領軍援助大理,隻需從廣西調軍即可,無需要朝廷再發一兵一卒。”

趙昚又道:“但現在摩尼教尚未完全平定下來,一但你領軍援助大理,廣南又將如何安排,而且從廣西調軍之後,平定摩尼教會不會兵力不足,萬一摩尼教又乘機坐大,又如何是好呢?”

楊炎道:“現在摩尼教在大陸上隻剩,雷州,化州,高州三處。如果由臣領軍,十五日之內,即可收複三州,將摩尼教的餘眾全部趕到海南孤島上,屆時隻需讓李公佐領水軍封鎖海路,摩尼教便不足為慮了。而且由臣領軍援助大理,隻需三萬人馬即可,再由曹勳、高震兩人領剩餘人馬守住沿海諸地,則更是萬無一失。而海南孤島,地狹人稀,摩尼教在島上不過苟延殘喘,一但臣助大理複國之後,立刻揮軍進取海南,則摩尼教亦可平定。”

趙昚讚許點點頭,又道:“那麼三萬人馬援助大理夠嗎?”

楊炎道:“高建銘借外國之兵,奪取大理君位,豈能服眾,而且大理本身還有一萬多人馬,說明段氏並未完全喪失人心,而且一但我大宋出兵,必會鼓舞士氣,隻要這時再打一兩個勝仗,使中立觀望的各部看到段氏有複國的希望,那麼必會有人投靠過來,交趾人馬和高建銘的叛軍相加也不過五六萬人,因此足以幫助大理複國了。”

洪適在一邊問道:“楊製置,大理之兵不過是百敗之卒,其他各部也是反複之輩,未必可以大用,想要援助大理複國,還需靠我大宋之兵。但據我所知,交趾國內尚有十萬人馬,焉知他們不會在增兵相助高建銘嗎?你隻有三萬人馬,如何抵擋?”

楊炎轉身向洪適行了一禮,道:“洪樞密所言雖是,但自古兵貴精而不貴多,我大宋於熙寧年間曾與交趾交戰,未見交趾之兵有多麼強的戰鬥力。何況交趾國小力微,兵力有限,如果強行擴軍,那麼勢必是將普通百姓強征入軍,如此烏合之眾,縱有百萬,也不足為懼。因此臣隻用三萬人馬,以步軍為主,配以少量精銳騎兵,屆時以步軍為正,騎軍為奇,擊敗交趾之兵不難。而且交趾本國也要有人馬駐守,如果他們把兵力全部派到大理,我們正好可以乘虛進攻交趾本土,為圍魏救趙之計。”

趙昚點點頭,楊炎說的確實有道理,和金,西夏,吐蕃等國相比,交趾軍的戰鬥力確實十分一般。而且南方的軍隊一直少有騎軍,打騎軍也比較怵頭,當年大將狄青平定儂智高叛亂,也曾調動數千藩軍騎兵。少量的精銳騎軍對付交趾軍確實能抵大用處。而楊炎手中恰恰就有大宋最精銳的騎軍隊伍,這樣看來到是有十足的把握。

這時虞允文道:“陛下,臣以為楊炎所言極是,請陛下匆在遲疑,當機立決。”

韓彥直也道:“陛下,臣也以為楊炎所說可行。”

趙昚的目光看向反對出兵的梁克家等人,道:“粱卿,龍卿,洪卿,你們又認為如何呢?”

梁克家道:“臣也以為可行。”其實梁克家雖然一向主張與金講和,但這一次反對出兵到不是出於私心,他心裏也清楚如果大理真的被交趾吞並,或是從此依附於交趾,對大宋而言,絕不是好事,不過他隻是認為目前大宋的實力不足,才反對出兵。但剛才聽了楊炎的話之後,也覺得出兵還是有一定的把握,因此也就不再反對了。

而洪適和梁克家的想法也差不多,因此也立刻表示讚同出兵。史浩對這件事一直都保持中立,既不讚成也不反對,現在自然表示同意。隻有龍大淵,他本來就是為反對而反對的,但一來自己沒有理由說住楊炎,二來也見趙昚是下定了決心出兵,也就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