洟源一仗宋軍斬首七千佘眾,俘虜竟多達三千人,大獲全勝。而高建勳和阮酋近領著殘兵敗將退到初虛的禮社江邊之後,查點殘餘的士兵,竟然不足五千人。兩人又驚又怕,沒想到宋軍的戰鬥力竟會如此強橫,又但心宋軍會乘勝追擊,進攻大理城,因此急忙派人將左右兩路的人馬調回,守住禮社江,以保護大理城。同時又命人急報在大理城的高建銘,請他速發援軍支援。
左右兩路的聯軍在得知中路軍大敗的消息之後,也躊躇不定,不知是該繼續向前還是後退。不過接到了高建勳和阮酋近退軍的命令之後,立刻調過頭來,回到虛初和高建勳、阮酋近合軍。
合軍之後,交趾和高氏聯軍還有近三萬人馬,論人數仍然要比駐守在阿寧部的宋軍要多了二倍多,不過高建勳和阮酋近卻對宋軍的悍勇心有餘悸,不敢輕易發動進攻,隻是守在虛初的禮社江邊,等待高建銘的援軍, 甚至期盼著高建銘能把象軍帶來。
高建銘接到了大敗的消息之後,也吃驚不小,他知道高建勳和阮酋近都有西南一帶頗有名氣的大將,想不到竟會在宋軍手下敗得這麼慘,因此他親自率領五千人馬也來到虛初,見了高建勳和阮酋近之後,詳細詢問洟源一戰的經過。
高建勳和阮酋近自然將這一戰的經過詳細的告訴了高建銘,並且著重強調了宋軍俱甲騎軍是何等的可怕,認為隻有象軍才能對付宋軍的俱甲騎軍。因此請求高建銘將象軍調來參戰。不過其他將將聽了以後,都有些不以為然,認為兩人是過於誇大了宋軍的厲害,其實是為這次大敗找借口。
但高建銘也有幾分見識,到也聽說過以前金國進攻宋國時使用過一種叫做“鐵浮圖”的俱甲騎軍,據說這種騎兵十分厲害,現在宋朝大概也建立了自己的“鐵浮圖”,在大理用上了。因此他對高建勳和阮酋近也並沒有過多的責怪。
高建銘手下原有戰象一百多頭,自從起兵反大理之後,又多方收羅,現在也增加到了一百多頭,又花重金從交趾買來了一百頭戰象。這三百多頭戰象是高建銘的王牌,是交由自已的兒子高繼能來統領,輕易不會使用。因為這一次發兵進攻阿寧部是攻城戰,戰象在攻城戰中作用不大,而且論兵力,交趾和高氏聯軍也占了絕對優勢,因此高建銘並沒有出動戰象。
但聽高建勳和阮酋近這麼一說,高建銘也知道,現在是該動用這支王牌勁旅的時候了,因此立刻下令,派人回大理城,命令高繼能速帶象軍,到虛初來和大軍彙合。同時又派人到各個歸屬自己的部落傳令,叫他們都發兵來助戰。
同時高建銘也知道,宋朝的人馬以經到了大理,即使是有象軍助戰,也未必就能輕言獲勝,恐怕還會和宋軍打持久戰,因此在禮社江邊修築營寨,一麵嚴密防守,一麵等象軍和其他各部族的人馬到了之後,再與宋軍決一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