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7.十一新君登基2(1 / 2)

魏昌從靜江府帶來了三百多名工匠,現在又在隆興府一帶招募了二百名工匠,以經開始打鐵伐木,製造軍器,而孫偉也將帶著一部份工匠跟著後期的人馬趕到隆興府,開始製造火器。

董原也征調了一百多名郎中,又購買了大量的藥材,成立了專門的醫療機構,令楊炎沒有想的是光衍從中也出了大力,由他出麵,說服了隆興府中幾座大廟的主持僧,騰出了大量的廟舍,安置傷兵,而且廟宇之中也有不少精通醫術的僧人,也都一起來幫忙配藥、熬藥,照顧傷員,使在前次戰鬥中受傷的宋兵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療。雖然光衍曾經勸自己趁機奪權,使楊炎對他產生了隔閡,但這時對光衍的行為也十分感激。而光衍見了楊炎也依舊如故。

楊炎見自己離開時交待組建的各項機構都以經初居規模,到是十分欣慰。於是又將守衛兵力重新布置了一番,又命令曹勳、高震等人小心把守,這才離開隆興府,趕去潭州。

***** ***** ***** ***** ***** *****

趙惇急不可耐的要繼位稱帝,裏麵其實是大有原因的。起初幾位宰相本來商定,等建康府的宋軍平安撤回之後,再行繼位大典。但這時卻一個意外的消息傳來,卻使太子的繼位必須要提前了。

原來先期撤離臨安的鄧王趙愷以經逃到了福建路,並在建寧府以鄧王的名義,號招福建路的軍民百姓抵抗金軍,並且在建寧府開始招集人馬,建立自己的力量。

因為現在臨安失守,皇帝生死不明,而太子也下落不知,整個大宋以經陷入群龍無首的狀況中,而趙愷也是大宋宗室,同時還有親王的身份,在這紛亂的局麵當中,還是頗有號招力的。加上又有宗天玄幫他造勢,首先是建寧府的知府胡偉響應其號招,奉立趙愷為主公,接著邵武軍的知軍餘揚,福州的知州羅遠斌等福建的地方官員也都到建寧府來訖見趙愷,承認趙愷的地位,並且獻上錢糧物資,還有士兵、軍器等等。也有一些從臨安逃到福建的官員,聽到了消息之後,也都紛紛投靠到趙愷的身邊來。同時趙愷下榜招兵,打造軍器。

後來就連乾道北伐後被貶職的邵宏淵也投到了趙愷的麾下。而且趙愷立刻授予邵宏淵兵權,讓他全權付責軍事布置。邵宏淵到底是武將出身,還曾經做過建康府禦前駐軍都統製,因此整編福建的地方軍,操練人馬還是比一般人要強得多,有了他的加入,也大大加強了趙愷的力量。

這時趙愷以經擁有建寧府、邵武軍、福州、南建州、興化軍五處州府,幾乎以經遍及整個福建路,軍馬兩萬餘眾,一時之間也聲勢不小。而且由餘金軍的主力人馬前段時間隻顧進攻建康府,而完顏長之也隻注意到隆興府。趙構和趙惇一行剛剛才在潭州站穩腳跟,楊炎也隻顧迎接太子一行,誰都沒有注意到趙愷以經在福建悄悄建立起自己的勢力來。

其實現在與金軍和潭州的力量相比,趙愷的勢力並不大,到現在也才隻有四五個州府,人馬也不過隻有兩萬餘眾,而且趙愷僅僅也隻是以鄧王的名義在招兵賣馬,擴大力量,並未稱帝,在這局勢紛亂的狀況下,其實到並不為過。但傳言往往總將事實誇大,這消息傳到潭州以後,就變成了趙愷手下現在有十餘萬大軍,占領了整個福建路,並且將要稱帝等等。

陳俊卿、韓彥直、梁克家、龍大淵、史浩等幾位執政大臣知道以後,也大吃一驚。誰心裏都明白,這個時候趙愷突然冒出來號招軍民抗金,或者稱帝意味著什麼。陳俊卿、韓彥直、梁克家都是推崇正統的人,而且還有趙昚的遺詔,當然是支持由太子繼位,而龍大淵、史浩也都是和太子關係良好,自然也不希望看到趙愷稱帝。因此幾個人立刻在一起商議,決定現在以經不能再管建康府那邊的情況如何,太子必須要馬上繼位,才能在名份名正言順壓過趙愷,領導大宋剩餘的地方抗擊金軍。

因此幾個人又聯名向趙構上表,請求趙構下詔,由太子繼位稱帝。並且由陳俊卿當麵向趙構闡明局勢。趙構了解目前的局勢之後,也知道不容遲緩了,立刻以太上皇的名義下詔,讓太子趙惇繼承皇位。不過按照禮儀,太子應當三辭之後,才能接受繼位。等這些過場都走完之後,太子趙惇終於答應繼承帝位,並訂在乾道八年(1172年)十一月十五日舉行登基大典。正好這時進攻隆興府的完顏長之也退了兵,而且楊炎以經十分順利的將建康府的宋軍接應回來,總算是給太子登基增加了一些喜慶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