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陳和尚點點頭,這次宋軍能夠順利從建康府撤走,有楊炎接應其實隻是一個次要因素,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宋軍的水軍實力實在太強了。盡管這一次金軍從海上突襲得手,全靠水軍,但其實是趁宋朝一時不備,而且沿海的水軍大半在南方平亂,實在有些饒幸。連水軍的幾名將領也都承認,大金的水軍,確實還是比不上宋軍。
這一次建康之戰,盡管從平江府調了兩百艘戰船,和八千水軍參戰,但仍被宋朝水軍打得大敗,所剩的戰船不足百艘。完顏陳和尚曾經詳細問過這次領軍參戰的水軍統製鄒桓、唐準水戰的過程,才知道雖然同是水戰,但在江河中與在海中卻是大大不同。
原來海麵寬闊,但風急浪大,因此海船大多是體積龐大,船身較寬,吃水深,才能平穩。而江河中水麵窄而淺,風浪都不大,因此江船的船體通常要比海船小,而且細長,吃水較淺,操作也更靈活。金國的水軍幾乎全是海船,在長江中與宋軍交戰,自然大為不利。而且海中水戰主要靠風力和人力行舟,而江河之中卻是分上遊下遊,現在金軍正好在長江下遊,因此一但和宋軍開水戰,幾乎毫無勝機。
完顏長之接著道:“因此我才認為,我們現在的當務之急並不是進攻隆興府,一舉把南宋滅掉,而且應該轉攻南陽,先攻下襄陽,使宋軍不占長江之利,否則我們不僅滅不了南宋,所得的兩淮兩浙之地也不穩固。”
完顏陳和尚點點頭,他深受儒學,也熟知中國曆史,知道來取江南者,莫不是先占長江中遊的荊湖之地,然後在順江東下,一舉掃江南。現在金軍雖然從海上奇襲得手,攻占了江淮之地,但想穩固江南之地,必須要占領長江中遊的諸郡才行。
這時張鵠忽然一笑,道:“大人,反正現在暫時還不能出兵,在下到有一計,不妨可以一試。”
完顏長之道:“張先生有什麼好計嗎?”
張鵠笑道:“我們可以派人去宋朝議和。”
完顏陳和尚有些不解道:“我大金正是勢如破竹,現在隻是暫做修整,為什麼要與南宋議和呢?”
完顏長之卻依稀把握了一點張鵠的意思,但一時並未完全領會,道:“張先生是否可以說得詳細一些。”
張鵠道:“南宋朝中,曆來不乏委曲求全者,隻要我們放出願意議和的風聲,他們一定會極力響應,屆時,南宋朝廷定會為了是戰是和爭論不休,基至不惜互相攻擊,內耗不止,無論最終決定是戰是和,對我大金來說都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完顏長之頗有興趣道:“都有什麼好處呢?”
張鵠道:“如果南宋同意議和,則江淮兩浙之地必會割讓給我大金,我們趁機可暫時歇兵,先穩固江淮兩浙之地,一二年後再圖江南。還可以讓南宋交納歲幣,以補我大金之用。如果南宋不同意議和,但必會曠以時日,爭論不休,甚至互相攻擊,內耗不止。而我們則可以趁機休整人馬,作好進軍的準備。就算這兩個目地都達不到,但對我們也毫無損失,因此在下認為可以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