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趙倩如猜的不錯,陳俊卿所以要求這樣做,確實不完全是因為苛扣軍糧這件事本身,而正是希望借這個機會狠狠打擊龍大淵、曾覿這一黨。因此督促範成大一定要嚴查細問。兩天之後,果然又牽扯了五六名中下級的官員,而且雖然還沒有人明確供出背後的指示人,但種種跡像以經表明,身為戶部尚書的曾覿是絕不脫不了責任的了。
但就在陳俊卿正要在下大力繼續深挖的時候,皇帝突然下旨,停止繼續審問下去,就此結案。
原來龍大淵、曾覿、張說等人本來就是互相勾結,這一次苛扣錢糧就是幾人一起謀劃的,所得的錢糧也都是幾人平分。因此見陳俊卿借機要一查到底,幾個人都有些慌神,龍大淵首先麵見趙惇,聲稱現在朝廷剛剛安定下來,實在不宜有大動蕩,再審下去,不知還會牽連多少人,因此審問就此打住算了。同時又花重禮給給史浩和李道兩人,請他們為自己從中周旋。
史浩和李道到是沒有從中撈什麼好處,不過他們一來平素和龍大淵、曾覿一夥關係不錯,在朝中也引為援人,這一次見他們有難自然不能坐視不管,二來也受了重禮,拿人錢財,自然也要為人消災。因此史浩立刻付和龍大淵的說法,力勸趙惇到此為止。而李道則通過女兒李鳳娘,影響趙惇,不要再繼續追查下去。而在趙惇看來這也並不是什麼大事,見有人勸阻,便下旨終結此案。
陳俊卿得知以後,自然大為不滿,又在朝堂上與龍大淵、史浩爭論起來。雙方各自據理力爭,吵了一天,隻爭得麵紅耳赤,誰也說服不了誰。最終連趙惇都有些不厭其煩了,終於出麵這才終止了這場爭端。最終還是決定,停止追查下去。但在陳俊卿的強烈堅持下,還是將楊曉明、韓非等四人處斬,李智等十一人都行革職。所貪墨的錢糧全部追回,重新發放。
但出人意料的是,雖然種種跡像表明,曾覿是脫不了幹係的,但苦於沒有明確的證據,而龍大淵和史浩又強詞奪理,及力為他分解,竟然隻是由戶部尚書改為權戶部尚書,在官職前加一個“權”其實就是代理或暫任的意思,實際上根本沒有變化。
案子了結之後,陳俊卿自然是大為不滿,不過皇帝己經下旨,他也無可奈何。趙倩如趕忙勸楊炎離開天臨府,早日離開這些事非之地。隻是在離開之前,趙倩如又去找了一次趙月如,楊炎離開以後,一但有人攻擊楊炎,請她一定要在皇帝麵前多為楊炎分解。
果然楊炎剛一離開第二天,早朝時候,兵部侍郎林栗就出列發言,道:“陛下,清遠軍節度使楊炎現為駙馬,按大宋祖製,宗室之臣不得領軍,因此臣以為還是應該將楊炎改為他任,另選人出任江南東路招撫使。方才合適。”
陳俊卿、韓彥直等人自然知道,林栗就是龍大淵、曾覿一黨,現在他們開始反擊了,隻是因為現在暫時沒有理由攻擊陳俊卿或是韓彥直等人,因此就先拿楊炎開刀。而且韓彥直對楊炎的印像很好,因此出列,替楊炎分辯道:“陛下,早在先帝在位時,就以經任用楊炎領軍了,而且重用楊炎也是先帝的遺命,豈能不尊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