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7.十二逆鱗5(1 / 2)

這一天沒見大臣,趙惇也著清靜了一天,這時張說和曾覿又一齊進見,原來太上皇趙構厭臨時行宮地方太小,見橘子州景色優美,便想搬到橘子州上去居住。因此要張說來見趙惇,要求在橘子州上建一所臨時行宮,以供居住。而曾覿進見,說天臨府的臨時行宮太小,有損皇帝顏麵,建立擴大行宮規模。

趙惇聽了也頗為動心,因為這裏雖然名為臨時行宮,其實就是一座大戶人家的莊院,稍稍做了一些收拾了一下而己,不僅位置小,而且在趙惇看來也實在太簡陋了。因此要是能重新修建,擴大規模,趙惇到是十分願意。

不過趙惇也知道,現在是什麼時候,陳俊卿等人斷然是不會同意自己這麼做的。因此也麵現難色,曾覿顯然也看出了趙惇的心事,道:“為太上皇修建行宮,仍是陛下孝道,而陛下修建行宮,仍是陛下私事,隻要不是動用國庫錢糧,中書的相公也無話可說。”

趙惇道:“如果不動用國庫錢糧,那麼修建行宮的錢又從何而來呢?”

曾覿笑道:“陛下,臣早以經想好了,江南西路、江南東路招撫使楊炎自從奉命平定廣南之亂以後,先是奉旨操了廣州知州程元州的家,而操家所得的錢財尚未上繳國庫,平定海盜之後,又得到了海盜曆年所攢下的財產,臣聽說那海盜財產十分豐富,遠在程元州之上,居說當時用船裝,運足足裝了二十船。陛下不妨下旨給楊炎,隻說天臨府中錢糧缺少,讓楊炎供應銅錢五百萬貫,糧食五十萬石來。這筆錢楊炎若是出了,則說明他是對陛下忠心,楊炎若是不出,則說明他定有私心,陛下不可不防。”

原來自從苛扣錢糧的事情敗露之後,曾覿雖然饒幸逃過一劫,但被迫把貪墨的錢糧都吐了出來,連自已的積蓄也陪了不少,心中自然覺得不甘心,總想找個機會再補回來,但他也不敢在軍糧早餉上再動腦筋。而且也知道最先捅出這事的就是一楊炎,因此恨上了楊炎,總想找個岔子扳倒楊炎。正好這時趙構想在橘子州上修建行宮,曾覿立刻意識到,這又是一個撈錢的好機會,於是便想出一並替趙惇擴大行宮,正好可以巧立名目,趁機從中漁利。而且幾個人商議之後,又想出了這一條向楊炎要錢的計策,如果楊炎出這筆錢,就可以從中撈一筆,彌補損失,如果楊炎不出,這正好可以趁把扳到楊炎,正是一石二鳥。

趙惇一聽之後,也立刻心動,正好以經派出了左正言兼翰林學士張栻赴隆興府傳旨,讓楊炎暫停進軍,因此也一並讓他去向楊炎要錢。

***** ***** ***** ***** ***** *****

聽完了張栻的來意之後,楊炎道:“張學士,在下自回到隆興府之後,就開始著手,準備收複臨安,現在各頂準備都以經就緒,令以傳下,豈能再有收回的道理。何況現在金人剛剛占領建康、臨安,立足尚未穩,而且後援難濟,正是出兵收複臨安的大好時機,機不可失,豈容一誤再誤。豈能因為要與金人議和而暫停出兵,趟倘議和不成,豈不是貽誤軍機,何況就算議和成功,張學士以為我大宋從此以後,是否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

說著,楊炎又將前一段時間以來,隆興府做的準備工作向張栻介紹了一遍,並且又拿出了地圖,把現在宋軍、金軍的兵力分布和自已擬定的進攻路線一一向張栻做了說明,

張栻心裏本來就反對與金國議和,而且也知道,兩淮兩浙之地是大宋的根本,如果不趁金人尚未站穩腳跟,複奪回來,一但等到金國在兩淮兩浙之地的統治穩定下來之後,大宋也就離亡國不遠了。而這一次如果議和成功,兩淮和兩浙之地金國是一定不可能還給宋朝的,實際上不過是讓大宋再苟延殘喘幾年,等到金國穩定了兩淮兩浙之地,一定會撕毀和約,再度出軍,徹底滅亡大宋。

因此張栻慨然道:“楊招撫,事勢既已發展到當前地步,當然隻能有進無退,你仍就照舊進軍罷。矯詔之罪,當由我承當。隻是朝廷所要的錢糧, 何時能夠送往天臨府呢?”

楊炎道:“居在下所知,現在天臨府中並不差錢糧,為何又要向隆興府索要。”

張栻苦笑了一聲,道:“若是正常度支,天臨府確實不缺錢糧,隻是太上皇想在搬到橘子洲上安居,因此要在橘子洲上修建行在,而且皇上也嫌嶽麓山的臨時行宮太小,住行不更,也要擴大,以現在天臨府的錢糧自然不夠,隻好來向子昊你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