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升的朝日騰躍而起,發射出無數道綺麗的彩霞,將起伏的遠山染成一片金黃的顏色,楊炎抬頭看著前方,天臨府的城牆以經在望,也在朝陽下變得金光灼灼。楊炎輕輕吐出一口氣,當初離開這座古城的時候,卻沒有想到還會有這一天,還以為自己將永遠也不可能回來了。
趙月如同樣也是心緒起伏,離開天臨府不過短短的十餘天時間,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巳從天臨府離開的那一天,還以為從此以後再也不可能和楊炎重逢的時候。而且由於自已的錯誤,不僅使皇帝身死,而且連大宋也幾乎從此亡滅,但慶幸的是在楊炎的努力下,終於和陳俊卿、梁克家、朝彥直、史浩等大臣達成一至意見,擁立信王趙忱繼承皇位,使大宋能夠繼續沿續下去,也使自己總算有彌補過失的機會,而且也能和楊炎消除所有的誤會,重刻開始。
趙忱、趙倩如、老王妃都坐在車中,隻有兩人跟在趙忱的車邊,並轡而行,四目相對之時,都露出會心的笑容。
漸行漸近,隻見韓彥直與楊沂中為首的一幹大臣,以及先期趕到天臨府的“江湖三奇”帶著鐵成林和穀雪萍等人都以經在城門口迎候他們。
留在天臨府的大臣們在昨天以經得到了韓彥直的通知,見四位執政的大臣都同意,而且又有楊炎這樣掌握實權的武將支持,都知道趙忱的繼位是不可更改,而且在目前的情況下,趙忱也完全有資格繼承皇位,因此眾大臣紛紛都表示讚同。就算有幾個人心裏不同意的,但這時也不敢說出來。
一見趙忱的車架到了,眾大臣在韓彥直和楊沂中的帶領下,一起迎上去,向趙忱的車架施禮,齊聲道:“參見信王千歲。”雖然這一次趙忱進京是繼任皇位的,不過現在還不是皇帝,還不能對他行三叩九拜的君臣大禮,但這樣的禮儀以經是十分隆重了。
趙忱見了,急忙從車上下來,向眾大臣躬身一揖,做為還禮,道:“各位大人,小王年幼,不敢受各位大人大禮。”
韓彥直代表在天臨府的官員道:“千歲不必過謙,先請進城,安定之後再說吧。”
於是趙忱重新上車,眾大臣擁簇著車仗隊伍向城中進發。
一行人將進了城,隻見大道上跑來幾匹快馬,為首的是一個五十多歲的老宦官,有不少大臣都認識,這老宦官是德壽官的內都知事李宗回,德壽宮是臨安府中太上皇趙構居住的宮殿,這李宗回也就是伺奉趙構的宦官總管。
他們一行人來到車隊前,李宗回立刻翻身下馬,跪伏於地,道:“老奴李宗回,見過信王千歲。”
車隊停住,趙忱又從車上下來,雙手把李宗回扶起來道:“李公公,請起。有事嗎?”
李宗回從地上站起來,依舊彎著腰,垂著手,道:“奉太上皇口諭,詔清遠軍節度使楊炎楊大人進見太上皇。”眾人的目光一直子都集中到楊炎的身上,都不明白,趙構為什麼這個時候突然要詔見楊炎。
楊炎也怔了一下,但立刻從馬上下來,對李宗回道:“李公公,在下這就跟你一起去見太上皇。” 說著就要跟李宗回一起前去。
趙忱忙道:“等一下。”心裏卻不由但心起來,因為上一次楊炎就是進宮參見趙惇時,被趙月如騙進宮去,才被抓去的,這一次趙構又詔楊炎進見,難免不會又有什麼陰謀,因此趙忱才不放心。
楊炎當然明白趙忱的心裏想法,回頭對趙忱躬身一揖,道:“信王請放心,太上皇詔微臣前去,必是有大事詢問,臣理當前去,不會有事的。” 他雖然不知道趙構要見自己到底有什麼事情,但並不但心這裏麵有什麼陰謀。上一次失手被擒其實是因為自已對趙月如完全沒有戒心,所以毫無防備才喝了藥酒。否則趙月如未必能抓得住他。
但這一次就絕對不會了。就算趙構埋伏下人馬抓他,楊炎也不會束手就擒。而且楊炎自信以自已現在的武功,即使沒有“風林火山”在手,想逃走應該還是做得到的。而且趙忱繼位還需要由趙構下詔,才能顯得名正言順,因此無論如何,自己也應該去見趙構。
這時趙月如也下馬,來到楊炎身邊,道:“我和你一起去吧。” 然後低聲道:“相信我,讓我和你一起去吧。”
楊炎點點頭,又對趙忱道:“信王請放心,我們這就去了。”
趙忱也知道實在沒理由拒絕楊炎去見趙構,隻好點點頭,道:“駙馬請早去早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