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一雙懸日月4(1 / 2)

其實楊炎心裏也感到十分意外,因為趙忱的舉動到真的不是楊炎教的。看起來趙忱到是與趙惇不一樣,想到趙忱年紀還小,如果多加教導,用心輔佐,他或許真的能夠成為一代明君。

接下來就是一係列人事調動安排,必竟朝廷是經過了一場動亂,龍大淵、曾覿、張說等人身死之後,留下來的空位也需安另行安排,趙忱當即傳旨,洪適由樞密副使晉升為參加政事,接替龍大淵,張栻接替曾覿,為戶部尚書,葉衡為簽書樞密院事。

一般來說,新君登基之後,對群臣都會晉升一級,但因為離趙惇稱帝才過了一個半月,因此不可能再給每個官員都晉升一級,不過趙惇再位時的官員基本都保持不動,即使是參與過陷害楊炎的史浩也仍為參知政事。並沒有受到懲處。

因為這以經是新的一年開始,因此大宋的國號改為建興。並尊母親周氏為皇太後。趙惇的靈柩停在靈門中,四十九天之後暫時安葬在天臨府,等打敗了金兵,回到臨安之後,再遷回臨安。

散朝之後,曹安立刻來到楊炎府上,請楊炎、和趙倩如一起進宮,陪皇上和太後進晚膳。兩人進宮以後,趙月如也在坐,五個人這才坐下,一起共進晚膳。

這時趙忱才告訴楊炎,原來朝會之後,樞密使韓彥直就上了一道折奏:認為中書省和樞密院的官員都是文職出身,韓彥直本人雖然掌過軍,但也巳脫離軍隊多年,鑒於目前大宋的形式,僅由中書省和樞密院主持抗金大局遠遠不夠,認為朝廷應該設立都督府,任用專職武將,全麵付責管理對金的作戰事宜,製訂作戰計劃與方案,然後再呈交給中書省和樞密院審議。

楊炎看完這份折奏,點點頭,對趙忱道:“官家,韓樞密說得不錯,以文官節製武將雖是大宋祖製,但發展到由文官掌兵卻是及為不妥,軍旅之事,文官怎樣也不及武將熟悉,像當年範文正公、韓忠獻公那般文武雙全者畢竟百年難得一遇。特別是現在,戰事緊急萬點大意不得,應該由專職武將來策劃對金的戰術計劃,方才有望擊退金軍,收複兩都。”

都督府到不一個新設的機構,早在紹興七年,趙構就曾設置過這樣一個機構,用來全麵主管軍事事務,當時是由時任尚書左樸射兼樞密使的張浚出任都督,後來因張浚受淮西兵變的牽連罷職,趙鼎拉替張浚為宰相之後,就取消了都督府這個機構。

不過按韓彥直的意思,新設的都督府並不是一個淩架於中書省和樞密院之上的機構,而還是在中書省和樞密院的治下,但全由武將來出任,來製定抗金的戰術計劃,和俱體安裝實施。而中書省和樞密院不再付責俱體的軍事事務,隻是審查都督府製定的計劃可不可行,並監督計劃的進展情況。總體來看也並未違反大宋的祖製。但又能很大程度上發揮武將的參與製定戰略作用。

趙忱也點點頭道:“朕也認為韓樞密此議可行,不過韓樞密在表中並未推薦擔任都督的人選,今天請姐夫過來,就是希望讓姐夫出任都督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