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宋在兩湖、江南路範圍內大約擁有大軍三十萬左右,可以動員的後續兵力大約還有十萬左右。而金軍則投入近四十萬兵力,僅渡過長江的兵力就超過二十五萬,加上牽製四川的人馬,這一次金軍南侵動員人馬的總數不下五十萬。因此在目前看來,與金軍硬拚顯然是不可取,還是采用之前楊炎提出的,從長江、海上兩路水軍進攻金軍,切斷南北交通的方案更為可行一些。因為水軍是目前宋軍對金的唯一優勢。
因此都督府製定了一個三路進軍的計劃,目前金軍的主力集中在江淮一線,在京西一帶的守軍隻有六萬多,因此首先宋軍由襄陽府出兵,進攻南陽,吸引金軍的兵力,如果能夠順利攻取南陽,就順勢進丁爻偃城、許州,直逼汴梁。這一路將出動兵力七至八萬,將由李顯忠統領。
然後派遣一支人馬水陸兩路沿長江東進, 攻取采石或烏江兩地為據點,就可以控製整個建康區域的水路,這一路將出動兵力七萬左右,其中有兩萬是水軍,各種戰船五百艘。因為這一路是水陸並進,互相配合,主將不僅要能征慣戰,而且還要精通水戰,因此這一路的主將必須則啟用現在正在廣南駐軍的靖海軍節度使李寶。
而另一路則從隆興府出兵,進攻臨安,吸引金軍長江以南的兵邊,同時也從海上進攻平江府,控製海路和長江出海口到鎮江的水路。徹底切斷金軍的南北連係,使金軍陷入無援無濟的困境中。由於目前金軍的主力都駐守在臨安一帶,因此這一路需要十五萬大軍,水軍至少需要三萬,戰船也不能少於五百艘。這一路的主將就是楊炎。
三路人馬的進攻安排都由都督府來調控,等到完全控製水路之後,三路人馬再合力找機會一舉擊敗金軍。
中書省和樞密院接到這個計劃之後,經過一番究研之後,終於得到批準備。而且現在正好趕上金國皇帝完顏雍病重,正是出兵的大好機時,因此李顯忠也連夜趕回襄陽,準備出戰。
但就在這時,福建傳來消息,鄧王趙愷拒不承認趙忱的皇位,在南寧府自立為帝,並定年號紹熙。
***** ***** ***** ***** ***** *****
原來宗天玄滿懷信心趕到天臨府,打算說服眾大臣,擁立趙愷為君。那知剛到天臨府城外,就得知信王趙忱以經在楊炎等眾大臣的擁立下,由太上皇趙構下詔,繼承了皇位。
宗天玄聽了這個消息之後,知道事情以經不可挽回,自已再進天臨府也無濟於事,因此當機立斷,立刻決定返回建寧府,把事情經過告訴給趙愷。
這時趙愷正在建寧府,本是滿懷希望的等著人來迎請他去繼承皇位,幻想著自己繼承皇位之後,如佝力挽狂瀾,打退金兵,然後勵精圖治,修朝政,整軍備,北伐中原,收複失地,中興大宋,君臨天下,萬國來朝,成為一代明君。甚至連周圍伺候的從人也極力奉承,這幾天都改口稱他為官家。結果聽到宗天玄的回報之後,恰似被一桶冷水當頭淋下,澆了個透心涼。不禁又羞又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