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炎又問道:“宏明,四川的錢糧軍需都存放在那裏,三個禦前駐軍司存放了多少錢糧?”
周宏明道:“三個禦前駐軍司自然存放了不少錢糧,不過也隻是一小部份,四川大部份錢糧軍需都聚集在成都府。不過現在成都府以經全在吳曦的控製之中。而且興元府大部份將士的家屬都在成都府。”
楊炎道:“那麼你知不知道,吳都統平時一般是住在成都府還是興元府。成都府的守軍又有多少人?”
周宏明道:“回稟大人,據末將所知,吳都統一向都是住在興元府,但有時也會回成都府居住。不過他不在成都府的時候,是由族弟吳饌駐守,城中有守軍一萬五千人。”
楊炎又點點頭,沉思了一會兒,才道:“宏明,你先去吧,有事情我在叫你。”
周宏明答應一聲,立刻起身告辭。
他走了之後,楊炎又陷入了沉思中,從心裏說,楊炎雖然十分尊崇嶽飛,但對紹興年間其他幾位抗金名將:韓世忠、劉琦和吳氏兄弟等人也都十分敬佩。連帶著對他們的後人,如韓彥直、嶽霖、吳拱也都比較尊敬,實在不願意看到抗金名將的後人中,會有人在大宋危難的時候背叛大宋。但從目前自己了解的這些跡像來看,王炎、楊朝光還有周宏明所說的話,並不像是謊言,因為這些事情太容易被揭穿了。那麼吳曦有意叛宋的形勢以經越來越明顯了。
盡管現在還不能完全斷定,吳曦有意叛宋,但卻也不能不防了。吳氏一門三代都在四川駐守,可以說根深蒂固,勢力遍及川中,而且從周宏明所說的看,四川的三支禦前駐軍中,以經有兩支掌握在吳曦手中,一但吳曦真的反叛,勢必是準備充份,一呼百應。這一次自己的四川之行必然會充滿了危險,稍微不瑾慎,不僅安定不了地方,就連自己恐怕都要葬送在四川。
楊炎當然不會懼怕死亡,但要他這麼就死去,也絕對不會甘心。尤其是知道自已即將為人父,楊炎更不願連自已未出生,還不知是男是女的孩子都沒有見過,就這麼不明不白的死在大宋的內亂之中。何況雖然這一次川中之行充滿了危險,但絕對不會是沒有一點機會。
當年後漢時定遠候班超,投筆從戎,為斷匈奴右臂,隻帶著區區三十六騎,就可以深入西域,在諸國之間縱橫馳騁達二十餘載,取國三十六,號令西域諸國,自日之所入,莫不向化,大小欣欣,貢奉不絕。
這一次自巳川中之行,怎麼樣也不會比當年班超麵對的局麵更困難吧。而且大宋畢竟還沒有到眾叛親離的地步,反叛仍然是不得人心的事情,如果能夠製定一個周密的計劃安排,加上自己臨場的隨機應變,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的。
楊炎暗暗下定決心,這一次入川,不僅要穩定四川的局麵,而且自己也一定平安的回來。
***** ***** ***** ***** ***** *****
經過了一夜的思考,楊炎終於擬定出一個完整的入川計劃。
第二天他便拿著擬定好的計劃去見趙忱,由於事關機密,大臣之中也隻有陳俊卿、韓彥直、楊沂中三人才知道這個計劃,其餘的執政大臣一概不知。眾人看了楊炎的計劃之後,也都認為確實可行,如果按楊炎的計劃行動,即使是吳曦真有反叛之心,也大有可能一舉平定。然後眾人對針對楊炎考慮不周全的地方又提出一些建議,使這個計劃更加完善。
趙忱終於也決定下來,下旨任命楊炎為欽差大臣,名義上是巡視四川,督促西北戰事,並且調動軍馬出川助戰。然後又暗下一道詔書,命楊炎撫順地方,可以節製四川四路地方的軍、政、財大權;凡是楊炎認為有利之事,都可以自行處置,不必申報朝廷;四川各路三品以下官員,可以由楊炎自行任命免除;又賜給楊炎尚方寶劍一口,可以先斬後奏。同時也讓趙月如跟隨楊炎一起入川。趙月如的幾個同門師妹這一次也都跟隨著楊炎的大隊人馬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