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4.八十招之約3(1 / 2)

這時在楊炎的眼中,普風的身形猛間變得高起來,充滿了壓迫感,就連普風削瘦的身軀也仿佛變得異常高大起來,楊炎暗吃一驚,知道對方在自己的刀氣攻擊下,也氣勢激增,由於雙方現在的精神互相緊鎖,自己才會產生這樣的幻覺。楊炎不由心中大凜,急忙繼續催動刀氣,“風林火山”竟通體發亮,耀出奪目的光芒。

他身邊的趙月如見了,知道楊炎以經施展全力,催發刀氣,對抗普風的氣勢。急忙將手中的“碧血照丹青”遙遙指向普風,發出劍氣,幫助楊炎對抗普風。

兩人合力之後,氣勢陡然增加了一倍,但普風依舊輕鬆悠閑,無論兩人怎樣催發勁氣,也不能動搖普風一分。水鏡、水月、淩翔這幾個人最然看不見楊炎和趙月如的表情,但見他們兩人的衣衫忽地霍霍飄拂,刀劍也開始緩緩移動,也知道在氣勢比拚上,兩人已經落在下風,故須以動作補其不足。

而在楊炎和趙月如的看來,普風仿佛以經與當前整個環境融為一體,渾然天成,成為這守備司衙門院中的一部份,而楊炎和趙月如似乎成為多餘的部份,反而破壞了整個環境的和諧協調。這種感覺雖然難以用語言來形容,但在他們心裏卻是越來越強烈。

就在這時楊炎忽然想到他們和獨孤癡第一次見麵時的情景,那個時候獨孤癡給人所感覺也不是一個絕代的劍客,而與一個耕種的老農沒什麼兩樣。

“從打一開始起,我就是一麵能映出他人的鏡子,如果從我身邊經過的隻是一個普通的農夫,那麼我也就隻是一個鋤田耕作的老頭。所謂的殺氣,隻不過是你們自己的影子罷了。你們太笨拙了,不要把每一個人都當成自己的敵人。”

想起獨孤癡當時對自已說過的這一番話,當時還不能完全理解,但在眼下的環境中,楊炎猛地豁然開朗,立刻明白了是怎麼回事。達到普風這個層次的高手,其實追求的並不是俗世間的名利勝負,而是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這種純粹的氣勢比拚,對普風來說,以經毫無用處。

現在的普風,就像當時的獨孤癡一樣,就是一麵能映出他人的鏡子,自己所感受的壓力,實際上不過就是從鏡子中反映出來的自己。

想到這裏,楊炎頓時覺得心頭一片澄明,整個環境忽然一絲不漏的全部被自己掌握在寸心之間。無論是遠近,是敵人還是同伴,在場的每一個人,每一個細微的動作,乃至每一次呼吸,就能夠感覺得那麼清楚,就連眼前的普風,也與在場的每一個人沒有什麼兩樣,自己同樣能夠清晰的把握住他的每一個動作。

這是一種楊炎從未體現過的奇妙感覺。用任何語言都難以形容。仿佛進入一個虛幻的世界是,天地之間隻有自已一個人存在,其他一切都顯得無關僅要了。

就楊炎自己也嚇了一跳,忽然一驚,立刻從這種感覺中回複過來。看看身邊的趙月如,也是一付無比驚訝的樣子,就像是剛從夢中驚醒一樣。因為兩人才智相當,而且這時正是聯手對抗普風,受到楊炎的情諸感染,趙月如頓時也進入了剛才那一種境界中。這麼看來,剛才自己並不是幻覺。

普風輕輕道:“好,想不想你們年經輕輕,以經能夠領悟到‘無’的境界。真是難得,不枉老納這一次川中之行。”

楊炎這才明白過來,他過去和光衍交談過,知道佛教自漢朝傳入中土,流傳至今以有千餘年,雖然經過上千年的演變,形成了無數宗派,但在各宗之中,雖然主張各一,但最核心的思想卻就是一個“無”字。佛家常雲:四大皆空。禪宗六祖慧能曾作謁雲: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都是這個道理。

以前楊炎還不明白這道理,現在卻能體會到,所謂“無”的境界,實際上就是一種人與天地萬物的完美結合,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人的心境如果完全到了這一步,俗世間的名利爭鬥確實以經算不了什麼了。雖然剛才自己隻是偶然窺視到其中的奧密,但以經是受益非淺了。而普風是否完全達到這一步,楊炎並不知道,但楊炎確明白,普風無疑以經走上了這一條路,而且以經走了很遠。

想到這裏,楊炎一聲長嘯,“風林火山”劃過一道藍光,直射向普風。而趙月如卻持劍原地站立,一動不動。

在場眾人中,除了趙月如之外,淩翔對楊炎的武功最熟悉,但見楊炎的這一刀卻與以前大不相同。明明不像是血戰刀法中的任何一招,但卻又偏偏感覺就是血戰刀法,而且一改血戰刀法那種威猛無儔,一往無前的霸道氣勢,反而顯得刀勢全發乎天然,渾然無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