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畢再遇是個有心人,平時和楊炎一起討論兵法戰術的時候,聽楊炎說過好幾次在城中巷戰的經過,他就以經留心。按照通常的慣例,隻要攻開城門,攻入城中,就基本算是大局己定了。但畢再遇卻發現,按照楊炎的說法,雖然是攻城的巷戰,但也完全可以運用到守城中去,就算城門失守,但也可以在城中利用房屋建築,組成第二道防線,隻要士兵的鬥誌沒有尚失,完全還可以繼續堅守下去。
在開始駐守信州的時候,畢再遇就發現信州的城牆以經破損得十分厲害,跟本經不起反複的攻打,因此在那時畢再遇就動下了在城中組織第二道防線的念頭。和眾將商議之後,其他人也都認為可以一試,於是畢再遇一麵加強守城,一麵也在城中開始布置。
好在這時信州城中的老弱婦幼以經全部散走,巷戰到是不用但心居民的安全。因此就在金軍主攻的東門,將城牆兩側的道路堵死,隻留下長街讓金軍通行,並且把長街兩側十丈以內的房屋臨街的門窗全部用木板封死,房頂都進行加固,同時在每個屋頂之間都架上踏板,可以在屋頂上來回行走。在每條臨街的小路全都用刀車,拒木堵住,將離城門三百多步遠的鍾樓做為守衛長街的終點,也是城中防線的指揮中心。
到了第七天,宋軍果然守不住城牆,被金軍攻開了城門。畢再遇立刻率領宋軍撒到城中的第二條防線繼續防守。
雖然殺入了信州城,金軍發現情況並不如自己想像中的那麼美妙,側街都有宋軍用刀車拒木堵住,隻能向前衝殺,長街深達三百餘步,但寬度卻隻有十佘步,宋軍隻用百餘人,就可以守住長街,且戰且退。而兩側的屋頂以經布滿了宋軍的弓弩手,箭矢如同雨點一般,從四麵向金軍的頭上落下,還有宋軍用瓦塊,桌椅板凳,瓶罐鍋盆等物砸向金軍,直打得金軍頭破血流,射死砸傷不計其數。連忽裏忽斡頭上都挨了兩下, 雖然帶著頭盔, 但也被砸得“嗡嗡”作響
雖然殺進城中的金軍裏也有弓箭手,但一來宋軍是據高臨下,二來宋軍也以經首先占居了城中幾乎所有的有利的地形,因此金軍的弓箭手幾乎對宋軍構不成多大的威脅。而且在長街兩側的小巷中,還不時有宋軍搬開刀車拒木,突然殺出,打金軍一個措手不及,一但金軍反應過來,就立刻又退回到刀車拒木後麵防守。令金軍也頭疼不己。
而這時在城外,孛撤也對目前的戰局不滿。在他看來,攻開了城門,基本就大局以定,這時早就應該完全占領信州,想不到還是遲遲沒有進展,看來宋軍還是相當頑強。由於隔著城牆,孛撤看不到城中的具體戰況,他還沒有意識到,宋軍實際上是進行的有組織的抵抗,還以為隻是在負隅頑抗或者是因為忽裏忽斡作戰不利。
因此孛撒決定派部顏那突再領一萬人馬,殺入城中去支授忽裏忽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