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6.十一圍城打援4(1 / 2)

由其是金軍的輕騎兵,在戰場來回奔馳,也不與宋軍作貼身近戰,隻是離著幾十步的距離,對著宋軍開弓放箭,或者投出長矛,一但宋軍追出來,就立刻後撤,將宋軍引出一段距離,然後集中數支人馬一齊合圍宋軍。

畢再遇曾經試著了讓宋軍兩翼的人馬追擊了二次,但都被金軍的突然反應擊敗,損失了數百人馬。畢再遇見狀,也不敢再下令用小股人馬去追擊金軍。隻能穩住陣形,用弓箭對付金軍。

但金軍的輕騎軍分布很散,而且來回奔馳,速度極快,宋軍的弓箭對他們的威脅並不大。而且金軍同樣也能以弓箭還擊,因此雙方互相傷亡,誰也占不了便宜。

完顏長之的目地很簡單,就是絕不在靠近城牆的地方與布好陣式的宋軍決戰,隻是不斷用小股人馬騷擾宋軍,一但宋軍按耐不住,整體向前衝殺出來,那麼陣形必然會鬆散。這樣一來金軍的鐵浮圖就在大顯身手的機會了,而且還能使用金軍慣用的左右拐子馬從兩翼迂回包超的戰術,打敗宋軍。

不過畢再遇也深知這一點,因此無論金軍怎樣騷擾,畢再遇堅持不動麻紮刀陣,讓他們始終保持著嚴整密集的陣形。使金軍從始致終也無機可趁。隻希望金軍在久攻不下之後,大舉進攻。這樣宋軍的麻紮刀陣的威力就能完全發揮了。

雙方就在這樣的製約和反製約中來回拉劇,在不知不覺中,天色以經接近了黃昏。這一天的戰鬥並不激烈,但來回拉劇使雙方的士兵都很疲憊,因此隻好各自收兵。由於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鬥,雙方陣亡的士兵差不多,都不足千人,可以算是不相上下了。

完顏長之到是確實有些佩服畢再遇,看來上一次他取得信州大捷果然不是饒幸,就是從今天表顯出的沉穩態度來看,此人也夠得上是一位名將,想不到南宋除了楊炎之外,還有這樣出色的人物。而畢再也同樣也對完顏長之的用兵讚歎不己,他竟然絲亳不為戰場上的形式所動,始終堅持正確的戰術,楊炎對完顏長之的欽佩果然是有道理,這個對手果然要比孛撒確實難纏多了。

隨後的幾天裏,雙方每天都列陣出戰,但誰也不肯輕易冒然出擊,仍然是堅持試探引誘對方首先進出來,結果又僵持了幾天,但仍然是互相傷亡,不分勝負。而每天傷亡的士卒也不多,一般都不會超過千人。但畢再遇卻有些焦急起來,因為宋軍的人數畢竟少於金軍,這樣對著消耗下去對宋軍可並不利。

不過這幾天裏宋軍的探子以經打探清楚了金軍兵力分布的具體情況,金軍分別在沙溪鎮和永豐兩地各自駐守了一萬五千人馬,顯然是準備防備德興和浦城的宋軍。

畢再遇和高震、劉複武、張師顏、齊大柱等人商議之後認為,完顏長之要比孛撒難對付得多,現在僅靠信州的人馬,難以戰勝金軍,現在金軍分兵三路,應該實行第二套戰術,讓德興和浦城的宋軍向信州靠隴,尋找機會先打沙溪鎮和永豐兩處的金軍,然後再集中兵力,對付完顏長之。

商議決定之後,畢再遇立刻向德興、浦城兩地下令,讓曹勳和劉寶立刻出兵向信州靠隴,準備和金軍大戰一場。

※※ 支持原創 ※ 《宋翔》首發於1*7*K小說網 ※ 支持正版 ※※

紅日高高升起,照得永豐溪中波光閃爍,無數被大軍經過驚起的鳥雀在永豐溪兩岸上空飛翔,在大地上投下斑斑點點的暗影。

這時己是四月時分,到了下午,天氣以經十分炎熱了。宋軍行了一天的路,都以經有些疲憊了,劉寶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問身邊一個副將道:“現在離信州還有多遠了?離永豐還有多遠?”

那副將答道:“回稟大人,這裏離信州還有四十裏,離永豐隻有三十裏路。”

劉寶點點頭,回頭看了看自己身後起伏的五夷山脈。道:“差不多就是這裏了,找個地方安營下寨,然後給畢再遇送信,就說我們以經到了,聽候他下一步的差遣。”

這時殿前司前軍統製章循道:“劉大人,現在天色還早,而且離永豐還遠,我看我們還是再向前走一段路吧。離永豐近一些,將來進攻永豐的時候也可以少走一些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