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軍出擊,向金軍進攻。”李公佐放下手中的望遠筒之後,立刻向全軍下令,“在兩個時辰之內,必需擊潰這支金軍的阻擊水軍。”
現在以經看得很清楚了,金軍顯然以經得到了三門灣水寨遭到襲擊的消息,正分為兩部份,一部份主力,大約有五百多艘戰船,正在陸續揚帆起航離開,撤離戰場。而另一部份責任阻擊宋軍,大約有兩百艘戰船左右,現在海麵上橫向展開,攔住了宋軍的追擊道路。那麼擺在宋軍麵前的,就是盡快擊潰阻擊的金軍船隊,然後與張淵的水軍彙合,夾擊金軍的主力船隊。
接到李公佐的命令之後,宋軍的各艘戰船也迅速調整,立刻排成一個雁形陣,以兩艘大型神舟居中,八般小型神舟分列兩翼,鐵甲船和兩千料戰船分列其間,其他大小戰船也各自進入各自的位置,在海麵上橫向展開,寬達數裏,中路前凸,兩翼略向後收,像一隻收翅撲敵的猛禽,向金軍的方麵前進。
這回宋軍沒想像上一次大戰那樣,以椎形來突擊金軍的陣勢,而是全麵展開,仿佛要一口將金軍全部吞下一樣。但蘇保衡卻知道,這是因為現在宋軍的戰船在數量,質量,以及士兵和水手的實戰能力,都在自已之上,因此宋軍顯然是打算一開始就集中優勢的兵力,將金軍擊潰,這樣做雖然損失會大一點,但卻可以達到速戰速決的效果,以更宋軍繼續追擊金軍的主力。
而麵對宋軍這樣的戰術意圖,金軍最好的選擇就是收縮陣形,減少與宋軍的接觸麵,全力防守,這樣做到是可以堅持的時間更長一些。但宋軍的目地並不是全殲金軍,而是右擺脫金軍之後,去追擊金軍主力,如果金軍全力防守,宋軍隻需要留下少量戰船來牽製金軍,其他戰船就可以揚長而去,繼續追擊金軍的主力。因此明知不敵宋軍,蘇保衡也不得不展開陣勢,擺出一付對攻的架式來。
因此蘇保衡也向金軍下達同樣的命令:“全軍出擊,向宋軍進攻。” 回過頭去,看著主力船隊都以經緩緩離開,蘇保衡隻是歎了一口氣,在心裏默默道:“各位,後麵的戰鬥就全靠你們了,我會盡量為你們爭取多的時間。”
雙方在海上追逐了三天之後,宋金兩國的戰船終於要開始正麵交戰了。
為了追求達到雷霆一擊的效果,宋軍並沒有急著搶先發動進攻,而是一直等到雙方距離達到兩百步的有效進攻範圍時候,李公佐這才下令各船,開始發動攻擊。
攻擊的命令一傳下,立刻從宋軍各條戰船上箭弩齊發,所有遠程武器全都一起開動,**弓箭、火弩火箭等等如同狂風暴雨一般,向金軍的戰船盡情傾泄而去。不斷有金兵中箭身亡,火箭火弩落到船帆上,甲板上,船樓上,星星點點的火光現在蔓延開。
各船上的金兵一麵救火,一麵奮力向展開了宋軍還擊,雖然無論是箭弩的強度和密度,都明顯比宋軍差了許多,難以給宋軍造成同樣的傷害。但金軍依然在奮力的抵抗著,弓弩手、弩車,投石機也紛紛開動拚命開弓還擊,還有不少金兵紛紛舉起盾牌,掩護弓弩手。
在金軍的全力反擊下,宋軍的戰船上也有地方著火,和不少士兵中箭,這就是對攻戰的結果,自身的傷亡也會加大。李公佐見狀立刻下令,用“火龍出水筒”攻擊金軍。
頓時數十個“火龍出水筒”被一起點燃,發出轟然的響聲,噴出大量的煙霧,使海麵上籠罩在一片霧氣中,而帶火的長箭帶出尖銳的呼嘯聲,穿透迷霧,向金軍猛射過去。在兩百步以內的距離裏,“火龍出水筒”的力道不在床弩之下,跟本不是普通盾牌能夠擋得住的,無數的箭矢穿透了盾牌,穿透了甲板,穿透了船樓,最終貫穿金軍士兵的身體。悲慘的叫聲也響徹了整個海麵。
宋軍連續發射了三輪,一下子使用了超過一百個,都是三百支裝的“火龍出水筒”。
為了拖延時間,蘇保衡把金軍的船隊一共分為四排,進行層層堵劫,第一排共有大小戰船六十多艘。等宋軍那邊三萬多支箭矢全都發射出去之後,這時笫一非的每一艘戰船的正麵無不插遍箭矢,每一艘戰船上都有大量金兵中箭倒下,其他的金兵也都紛紛各自尋找地方藏身躲避,生怕這可怕的打擊,再降臨到自己頭上。三輪發射之後,金軍的箭弩頓時被宋軍壓製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