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8.二十一兵製改製(上)(1 / 2)

以經入更,八對紅油大蠟, 將宮殿照得亮如白晝。燈火閃爍,不時還發出“必撲”的蠟花聲,整個房間裏散發出一股輕淡的蠟香,令人安神怡心。

趙忱和楊炎在桌前對座,趙忱道:“讓姐夫久等了吧?”

楊炎道:“這到是沒什麼?官家每天都要審閱奏章到這麼晚嗎?”

趙忱道:“快到年底了,各項事宜都要有個了結,朝廷的事情自然也會多一些,而且每一件事情早些處理總要好些。其實姐夫寫的兵製改製朕早就看完了,一直向和姐夫仔細談論一下,隻是事務實在太多了,結果拖了好幾天,原以為今天的奏章要少些,會早一點,所以把姐夫請來,那知其年有幾件比較複雜的事情,需要反複思考,結果反而耽誤了一些時間,還是拖到了現在。”

楊炎道:“修改兵製也不是馬上就要施行,如果官家這段時間事情大多,不妨可以暫時放一放,到也不必急於一時。”

趙忱苦笑了一聲,道:“朕何償不知道,隻是我們在積攢國力,金囯同樣也在恢複。時不我待,大宋兩百餘年的積弊太多了,朕恨不能一下子把所有後事情都做好。”

楊炎道:“話雖如此,但終究還是要一件一件來做,急也沒有用,而且官家也要多注意身體才是,有些不急的事情還是放一放為好。”

趙忱點點頭,道:“多謝姐夫關心了,朕會量力而行,到是姐夫教我的呼吸吐納功夫到是很有效,朕照著練了三個多月,精神到是比以前好得多了。姐夫還能再教我一些嗎?”

楊炎笑道:“那不過是些簡單粗淺的入門功夫心法,雖然能夠使人提神養氣,強身建體,但卻不能讓人的體質得到完全的改變,所以還不要太過勞累才好。而且心法俢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隻能循序漸進。你隻練了三個多月,根基不穩,不宜再練更深的心法。等三年之後,有些小成,我自然會教你一些高深的心法。”

趙忱笑道:“看來練功和治國都是一個道理,都必須循序漸進。”

楊炎道:“其實何此是練功,畫畫、下棋、書法、文章這些,那一樣是能夠一蹴而就的,都必須按步就班,循序漸進,否則更是欲速則不達。”

趙忱點點頭,道:“朕明白姐夫的意思。說正事吧。姐夫的奏章朕以經仔細看過,總體來看, 確實是切中要害,但還有些地方, 朕還不太明白, 請姐夫仔細說明。”

楊炎道:“官家有不明之處,盡說無訪。”

趙忱道:“姐夫的奏章中說,我大宋兵製有三大積憋:重文仰武,積弱重返,其一;將從中禦,以文製武,其二;冗兵積重,稂莠不齊,為其三。其中第三條朕有些明白,但前兩條都是太祖太宗定下的祖製,雖然說祖製也是可以改變,但這兩百餘年,卻一改五代以來軍人專權,王朝更替,的混亂局麵,可見並非全無可取之處, 是否該改正呢?”

楊炎正色道:“官家這樣問了, 我就直言了。官家所言固然極是,然而大宋自建國以來,每逢對外作戰,勝多敗少,受製於契丹、覺項、女真,如今隻剩這半壁江山,為曆代少見。原因又是何在。”

趙忱聽了,也沉默不語。

楊炎接著道:“微臣也認為,武將不應幹涉朝政,而且甴文官節製武將,也確實是正確的國策,然而凡事不可做過,做過更猶之不及。何況兵者,國之大計、生死之道、存亡之地,不可不查。如果過分抑製武將,矯枉過正,損害的還是大宋自身。雖然說國雖大,忘戰必亡,但請官家也不可忘記,國雖安,忘戰必危。故持仁者亡,持勇者亦亡,唯有文武並用,仁勇共持,才是治囯之道。自古以來,開創治世、盛世的王朝,文治固然極盛,然而武功同樣也到了巔峰。”

頓了一頓,楊炎接著又道:“大宋開國之初,立國未穩,人心不服,五代武將專權的餘風猶在,因此太祖皇帝才定下重文輕武,以文治武,將從中禦、強幹未支的國策,雖然有些矯枉過正,但也並不為過。而且也一舉扭轉了武將持重,不尊朝廷的局麵。然而法隨勢變,後來大宋國勢以穩,人心歸附,如果還是實行這樣的國策,自然就不合時宜了。陛下如果想要北伐中原,收複失地,雪祖宗之恥,則非改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