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三十六邊境告急(1 / 2)

蘭州,京玉關。在這裏,大宋與西夏的邊境就是以黃河為界。

這裏是黃河的上遊地區,並不像下遊那樣常有水災發生,而且兩岸的土地肥沃,加上又有黃河水灌溉,因此雖是兩國的邊境,但依然吸引了許多百姓在這裏開荒耕種。而且紛紛在田邊蓋起了房屋,修築田園,以使就近耕種。而且在這些年裏,大宋與西夏還是相安無事的。因此在黃河岸邊,己有不少百姓都把家安在這裏,形成了不少村落,日漸興盛起來。

西夏從崇宗李乾順元徳六年(1124年)向金稱臣之後,也一直和大宋保持著和睦的關係,李乾順架崩之後,其子李仁孝継位,也依然延續這種和平的國策。即使是在李仁孝天盛十年(1168年),大宋的乾道北伐,占據了臨洮路五郡,使宋與西夏的國土重新接壤,李仁孝也沒有改變這種囯策,依然與大宋保持和好。一直到天盛十二年(1170年)西夏協助金國,進攻大宋,雙方進行了一場戰爭,這種和平安定的局麵才被打破。

因此黃河兩岸,雖然是兩國邊界,但經過宋與西夏的百姓多年以來的精心耕種,以經形成了沃野千裏、良田萬畝的局麵。並且也形成了大大小小數十個村落。隻是在前年兩國大戰之後,百姓們但心戰爭會繼續進行下去,因此許多百姓都不得不被迫放棄黃河邊的良田,離開村子,搬進京玉關、西關堡、東關堡、蘭州等城市中去投親靠友,另謀生路。但也有一些無處可去,或者又舍不得放棄家園的百姓留了下來,繼續耕種,聽天由命。

不過上一戰之後過去了近兩年的時間,兩國都相安無事,並沒有再發生戰爭。因此百姓們的膽子也大起來,今年開春之後,又陸續搬了回來,開始重新在田地裏翻土插種。現在正值春耕的緊要時刻,每天黃河兩岸兩國的百姓都在田間辛勒的勞做著。

就在這時,隻見黃河北岸塵土大起,接著就傳來一陣密集的馬蹄聲,在北岸的黃河大堤上出現了無數的西夏鐵騎。

對此大宋百姓也司空見慣。因為上一戰之後,兩國雖沒有再重新開戰,但畢竟不敢大意,每天在邊境巡邏的隊伍也明顯增多,不過雙方都能尊守黃河形成的天然界限,從不越界一步,因此都保持相安無事。這時別說在田地間辛勒勞動的百姓無心理睬,就連黃河南岸大堤上,宋軍的哨所裏的士兵們都毫不再意。認為這支西夏鐵騎過不了一會兒,就會自行撤退。

然而這一次卻不一樣了。蹬上對岸大堤的西夏騎軍稍是停留之後,立刻催動戰馬,衝下了黃河大堤,踏入黃河水中,向南岸衝了過來。緊接著從大堤背後又源源不斷的有西夏的鐵騎殺出,人數足有數千人。

“不好,西夏人殺過來了。”這時哨所裏的宋兵才發現情況不對,頓時慌亂起來,一麵點起了狼煙。一麵拿起了武器,作好了戰鬥的準備。而在田中耕作的百姓也發覺不妙,停下了手中的活計,驚恐的看著對岸逼近的鐵騎。

黃河的上遊河水並不深,加上現在正是剛剛開春,河水也未上漲到最高時期。最深的地方還淹不到馬腹。沒有多大一會的功夫,鐵騎以渡河而過,大堤上宋軍哨所裏的守軍人數實在太少,跟本抵攔不住西夏鐵騎的攻擊。被西夏鐵騎衝過南岸的堤岸,如風暴卷來一般,衝進田地裏。雜遝飛奔的馬蹄踐踏著南岸肥沃的土地,踐踏著剛剛插種下的秧苗。

這時大宋的百姓也意識到災難降臨,紛紛驚恐地叫喊著四散而逃。但西夏的鐵騎卻不容他們逃生,像狼群追逐著羔羊一般,宋民有的被踏在狂奔的馬蹄之下,有的被馬刀長槍劈刺而死,有的被強弩弓箭射翻。也有不少被西夏軍生擒活捉。

西夏軍領軍的主將衛慕延平親自揮刀砍翻了兩名宋民之後,將手中的大刀一指田埂邊的一排屋舍,道:“殺,殺進村子裏去。”

一直寧靜安詳的村子也在這一天裏失去了和平, 凶狠的侵略者中進了村子, 追殺著四散逃走的村民, 虜掠著年輕的女子, 搶奪糧食和財物, 最後還放火焚燒房屋,倉庫。

衛慕延平坐在馬上,放聲大笑。他出生於西夏大族,是武將世家,而且自幼習武,成人之後,就開始擔任軍職,以有十二年的時間,平素一直以勇武過人自詡。但這些年以來,西夏一直扼守與外交好的國策,幾乎無仗可打,也使衛慕延平覺得自己這一身本事,卻無用武之地。有時甚至會想,自己如果生在景宗皇帝李元昊的時候,憑著一身的勇武,恐怕早就封候拜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