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5.四十一金殿審議(上)(1 / 2)

“保康軍節度使,四川宣撫使、兼營田大使、臣王炎狀奏:今據諸軍申到收複下項:據蘭州駐軍都統製楊昌鵬申:三月二十九日午時,逢西賊將軍野利剛憲、李衛等率馬軍三千餘騎,渡河犯我邊境。昌鵬於離蘭州五裏白崗村設伏,誘賊軍入村,伏兵殺出,昌鵬自領軍斷賊後路,當陣刀斬西賊將軍野利剛憲,大敗賊軍。斬首兩千二百三十九人,俘虜七百四十人,生擒到番賊副將、偏將李衛等七人,並奪到戰馬一千兩百五十匹,刀槍旗幟等,委獲勝捷。”

這份捷報從四川傳到建康時己是四月十日,這以經是從蘭州到建康最快的速度了。接到這份捷報之後,朝廷上下都為之一振。這是自西夏開始侵擾大宋西北邊境以來,宋軍獲得的首個勝仗,而且基本是全殲這支來犯的西夏軍,戰果也十分可觀。令趙忱大為安心。楊炎說得果然沒有錯,這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西北就有報捷傳來了。

而且這還隻是一個開始,在隨後的半個月時間裏,建康朝廷又連續收到五份西北的捷奏,其中一份勝捷,三份小捷,還有一份是敗績。雖然後來的戰果都不及楊昌鵬的那一次,但必竟是勝多敗少,比起一個多月以前來,以經好得多了。可以說西北邊境的宋軍在渡過了最初的措手不及之後,終於穩定了下來,開始顯示出自身的戰鬥力了。

其實就是一個多月以前,宋軍也沒有遭到多少敗績,隻是每一次西夏軍都能從大宋境內殺死並抓走大量百姓,而且麵對西夏軍的多點出擊,同時又是全騎兵,來去迅連,這才顯得宋軍對西夏軍似乎毫無辦法。但隨著宋軍調整了戰術,將百姓全都遷回城中之後,西夏軍的優勢也就大大降低了。

而楊昌鵬又釆用在城外村子裏設伏,將西夏軍誘入不利於騎兵發揮的村落中,首次大敗西夏軍。而在主動出擊時,又釆用楊炎的建議,集中兵力,圍殲一路西夏軍。雙管齊下,終於一舉扭轉了在一個多月以前,宋軍始終被動挨打的局麵。

而兩員西夏軍的主帥嵬名繼忠和高山都見最近一段時間西夏軍連吃敗仗,也知道宋軍以經找到對付西夏軍的辦法。立刻下令停止了劫掠行動,再另想其他辦法。

金軍也如楊炎所說一樣,雖然再邊境曾加了兵力,但也並沒有任何有意入侵大宋的跡像。隻是加強了榷場商人的管理,由其是嚴格控製馬匹的走私,也使大宋這幾個月來,收購的馬匹數量急距下降。去年一個月最多可以買到兩千多匹馬,但到了今年,一個月能夠買到二三百匹,就算不錯了。不過總算是邊境沒有發生什麼衝突事情,對此朝廷上下以經十分滿意了。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對現在的結果都感到高興,前一段時間借邊境告急,引發朝野上下攻擊新法的大臣們這時也不免有些失望。因為失去了邊境的壓力,反對新法的效果就將大大降低。因此私下裏甚至還有有些人埋怨西夏虎頭蛇尾,金囯膽小如鼠。如果再繼續在邊境向朝廷施加壓力,說不定這時皇帝以經下旨,停止所有的新法了。

隨著邊境局勢的逐漸穩定,反對新法的聲音也大大降低。江南西路轉運使史彌遠首先上書朝廷,本路反對新法實際是幾個擁有大量土地的大戶,不滿朝廷查出了他們家隱藏了大量私田挾戶,才故意煽動佃戶鬧事,現在都以經依法處理。兩浙路的製置使嶽霖也上書朝廷,情況也與江西路大致相同。

而派到各地視查的禦使也紛紛轉回建康,帶回來的消息表明,在兩淮、兩浙、兩江、兩廣等地,新法實施基本情況都是好的,隻是由於各地方的俱體情況不同,難免有所偏差的地方,同時有些地方也存在地方官員執行不力,甚至借實行新法之機,收斂錢財,坑害百姓的現像。這些問題基本都不出原先的預料,而且都可以逐步完善和改正的,與新法本身的對錯,並無多大關係。也使趙忱大為放心。

朝中支持新法的官員這一段時間都大為得意,頗有揚眉吐氣之感。而反對新法的官員也並沒有垂頭喪氣,因為反對新法呼聲最高的兩湖路至今還沒有具體的消息傳回來,由其是激起了民變的荊湖南路,朝廷派出楊炎、王淮和內侍紀維忠三人前往調查,這都過了一個月了,雖然迅速平息了地方的民變,沒有釀成動亂,但這次民變的具體原因,還沒有一個完全結果。

從他們發回朝廷的公文看,調查取證的過程十分難困,許多當事人和官員不是失蹤就是一囗咬定,是新法不好,再就是緘口不言。連寧鄉、湘鄉兩縣的知縣都告病在家,不理縣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