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8.八十三叛亂終止(一)(1 / 2)

“不可,此事萬萬不可啊!” 史彌遠幾乎要從椅子上跳了起來,連連擺手,頭搖得像拔浪鼓一樣。

趙竑和宗天玄互相看了一眼,兩人的臉色都變得有些難看起來。宗天玄沉聲道:“為何不可?難道史大人先前所說,都是虛假之言,並不是真想推翻那個昏君,另立鄧王為帝嗎?”

史彌遠忙又擺了擺手,道:“非也非也,兩位不要誤會,在下心裏久以不滿那昏君的統製,鄧王殿下才是天命所歸之人,在下輔佐鄧王心意以定,絕無更改之理,又豈會変心。”

趙竑聽了,臉色這才好了一些,道:“史大人,既是如此,那麼你剛才為何又要阻止宮先生的計劃呢?”

史彌遠喘了一囗氣,這才道:“兩位則聽我一言,再作決定也不遲。”

趙竑和宗天玄是通過王時雍,孫秉文兩人,才與史彌遠搭上關糸。原來王時雍和孫秉文本是趙愷的舊部,在趙愷兵敗身亡之後,轉投到趙忱這一邊來,不過趙忱並未重用他們,隻給了兩人一個寄祿散官,後來這兩人跟了史彌遠,才逐漸晉升,現在王時雍任徽州知州,孫秉文任嚴州知州,都成為史彌遠一黨。

而宗天玄正在聯絡趙愷的舊部,得知他們兩人出頭之後,立刻就找上門來了,讓他們支持趙竑,一起推翻趙忱的統製。不過王時雍和孫秉文也是官場的老油條,得知了宗天玄的來意之後,也不置可否,把話說得模棱兩可,先將宗天玄穩住,然後去找史彌遠商議。

史彌遠一聽兩人的講敘之後,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因為史彌遠是個有野心的人,自付才幹,現在六部的權力以經大了許鄉,六部的侍郎就是尚書的備選官,日後甚至還有機會進入政事堂,成為執政大臣,一般人做到了這一步就以經心意足了。但對史彌遠來說,絕不甘趨人之後,僅僅隻到這一步,是絕對不夠的。他想要的,是站到權力的頂峰,成為獨掌大權,說一不二人。

但通過這幾年的留心觀察,史彌遠心裏淸楚,趙忱絕不是一個好糊弄的皇帝,而且他和楊炎的關糸也很難離間的了。隻要有趙忱和楊炎兩人的組合存在,那麼在個朝廷中,自己想要成為執政大臣,甚至是入閣拜相都不難,但絕對不可能獨掌大權,說一不二。隻能夠老老實實,在趙忱手下做一個順臣,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供獻自己的才智。

史彌遠當然不甘心,也做了許多舉動,首先騸動民眾,趁著大勝西夏之機,製造輿論,讓楊炎出任樞密使,打算先將楊炎推到風口浪尖上,自己再慢慢想辦法來對付他。但沒想到趙忱最終還是沒有讓楊炎出任樞密使,依舊退據在幕後,也讓史彌遠的這個計劃落動。

不過史彌遠也還不甘心,又通過人收買宮中的內侍,抓住皇上無後這個蹅,散插流言,說皇帝和皇後氣運相衝,所以無後,來中傷嶽瓔。一但皇後失寵,就可以再製造機會,為楊妃爭奪皇後的位置。以便控製後宮,然後再慢慢取事。那知就在前幾天,從宮中傳出消息,郭長達等五名內侍,均被皇帝以大不敬之罪處死,一時宮中人人寒蟬,誰也不敢在胡言亂語了。

史彌遠這才發現至少在目前,皇後和楊炎的位置是穩如磐石,難以動搖。而且雖然這兩件事情史彌遠做得很隱蔽,沒有牽扯到自己身上,但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現在城外的黃雲觀,也被朝廷以妖言惑眾,妄議朝廷為罪名查封。幸好那個老道鄭玄常見機得快,先一步逃走,才沒有被抓獲。不過以經全國通拿。日後萬一事情敗露,自己可就是死無葬身之地了。

當然史彌遠也不是沒有想過,用最極端的辦法,發動一場政變來改變現在的局麵。

但史彌遠也知道,發動政變必要有武將的支持,由其是三衙禁軍的武將。自己畢竟隻是文官,目地雖然建立了一些勢力,拉隴了一批同黨,但在軍方的勢力,還遠遠不足。

雖然自己和李全結成了同盟,但李全現在畢竟駐守在荊湖,難以起大作用。而且李全是草寇出身,這一點就決定了李全想出任三衙禁軍的長官將會非常困難,在短期之內,恐怕是很難指望上的。同時在目前的大名分下,發動政變幾乎就等於叛亂,自已和其他武將又沒有交情,因此在京的武將中,無論是那一個,自己都拉隴不了。

何況現在京裏還有楊炎在,他雖然沒有具體的官職,但和大多數武將都有良好的關係,在軍中也頗有威嚴。雖然史彌遠並不缺少冒險的勇氣,但也知道,在這種情況下發動政變,自己根本一點勝算也沒有。因此史彌遠現在也一籌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