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2.十二反戰(1 / 3)

皇後有孕的消息就在當天下午, 由宮中正式對外宣布, 這一下整個建康城立刻都被轟動了,加上中秋節來臨,整個皇宮裏也充滿了喜慶的氣氛。

不過皇宮裏的喜悅,並沒有帶到朝堂來。相反,這一段曰子以來,朝堂上都充滿了緊張的空氣。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大宋即將發動收取西夏的戰爭。

雖然朝廷還沒有正試宣布,將要出兵征伐西夏,但這幾個月以來,建康的三衙禁軍以經先後調走了五萬餘人馬開赴到西北邊境,從各地又有大批糧食物資都被運往西北,同時還在大宋國內也在大規模招兵,和征集民伇,可以說稍微有一點頭腦的人,現在都會明白,朝廷確實是準備對西北用兵了。

盡管幾位執政大臣都認可了征伐西夏的計劃,但並不是所有的大臣們都居有他們這樣的戰略眼光,認識到收取西夏之後,對大宋無論是日後的發展,還是北伐都有諸多有利之處。相反有相當一部份人對此都持反對的態度, 紛紛上書朝廷,要求停止對西北的用兵。

反對的人在一開始基本都是以有野的士大夫、及太學生為主, 也包括一部份中下級官員。其中大部份都是主和派的人員,對於這些人來說,一切任何形式的戰爭都會反對,這一次自然是不例外。另有一部份是以道徳理學家自居的人,對他們來說,在兩年前那場大宋對西夏的戰爭是因為被逼反擊,還有一些迫不得己的理由,那麼現在毫無緣故的對西夏發動進攻,則完全是一場不義之戰,實在是有違禮儀之邦,仁義之國的尊號,自然是要反對的。還有一小部份是主戰派的人士,他們反對的理由很簡單,那就是在這個時候,大宋攻擊的方向應該是金國,而不是西夏。

因為大宋相對於其他朝代,言論較為自由,而且一向都有民間議政的傳統,因此出現這種情形到也並不奇怪。但大多數朝中的官員在這個時間還在關察朝廷的動靜,揣摩皇帝和執政大臣的心理,並沒有輕易發表意見。不過趙忱對於這些意見一概都置之不理,即不解釋,也不製止。仍然按照既定的方針去積極準備進攻西夏的戰爭。

但進入七月之後,情況就發生了變化。西夏的使臣焦景顏到達了建康,試探大宋的動向。不過宋朝對焦景顏的來訪也不置可否,也按以前的規格來接應,但對於焦景顏的一些質問,接待的官員則是大打太極推手,雖然口口聲聲說目前宋與西夏的關係不錯,應該繼續保持下雲,但一談到實質性的問題,又互相推來推去,顧左右而言,讓焦景顏也有些摸不淸頭腦。

但焦景顏也不是笨人,時間一長,就發現宋朝顯然是在敷衍自已,同時他也查覺到民間的一些聲音。因此他也能夠明確,宋朝這一回是要真的對西夏動手了。但焦景顏也從民間這些反對的聲音中意識到,並不是所有宋朝的人都支持這次戰場。既然宋朝有民間議政的傳統,娜麼到是可以從這方麵入手,加以阻撓。雖然並不見得能夠阻止戰爭,但也能給宋朝製造一些麻煩。

此前焦景顏曾兩次做為賀使,出使過宋朝,到也結交了不少宋朝大臣,打定主意之後,他立刻在建康開始了積極活動,拜訪自己認識的大臣,作出義憤填膺狀,說明西夏是如何如何重視與大宋簽訂的協議,如何如何希望與大宋永遠友好下去,並且指責這次宋朝要進攻西夏,是無端伐人之國,有違公道,不義之舉等等。

受到焦景顏的鼓動,同時也是看到在前一段時間裏,趙忱對於民間的那反戰的呼聲並沒有明確阻止,有些官員的膽子也大了起來,開始向朝廷上書,引經據典,不是什麼國之利器,不可輕示於人,就是什麼仁者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總之都明確反對進攻西夏的戰爭。一開始還是一個兩個,但後來漸漸多了起來,到了八月,趙忱的案頭都以經被反戰的奏本堆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