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報楊帥,西壽保泰軍司的西夏人馬以經出動了,看來是要來救援西安州了。” 一名斥候跪在楊炎的麵前,向他報告探到的最新消息。
楊炎問道:“西壽保泰軍司的人馬是什麼時候出動的?現在行進到何處了?人馬數量又有多少數?你都清楚嗎?”
那名斥候道:“小人是在三天以,從柔狼山的大道上發現了西夏人馬,向西安州這邊進發來了。人馬大約有一萬佘人。小人的隊長立刻打發小人回來送信,他帶著其他幾位弟兄緊盯著西夏軍的動向。因此這支人馬現在行進到何處,小人也不淸楚。不過相信他很快就會派人回來報告了。”
楊炎點點頭,道:“好,你先下去吧。”
大宋建業六年(1176年)九月下旬,宋軍大軍二十佘萬,分兵三路,向西夏發動了進攻。楊昌鵬率領人馬,從皋蘭出發,進攻涼州,而楊炎和高震合兵出擊,攻取西壽保泰軍司。打通援助任得敬的道路。
西壽保泰軍司是西夏當年所設立的十二軍監之一,與卓囉和南軍司分設在黃河上遊東西兩岸,是西夏南端的門戶之地,但北靠惟精山,西連零波山,南有柔狼山,連結殺牛嶺,地勢之險要遠勝過卓囉和南軍司。原來一直屬於任得敬的勢力範圍,在兩年以前曾被宋軍攻取過,在宋夏議和之後又還給了西夏。
楊炎和高震率領大軍從新會州出發,一路沿祖厲河北上,攻取了靖遠、水泉堡,懷戎堡等地,基本收複了昔日大宋的會州全境。然後橫跨柔狼山,在屈吳山西北下寨。
不過楊炎當然知道,西壽保泰軍司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兩年前大宋能夠輕鬆攻取,是因為任得敬故意相讓。而現在西夏在這裏布下重兵防守,冒然攻打,必然會讓宋軍傷亡大增,因此楊炎坐鎮大寨中,與西壽保泰軍司對持,命令高震領軍去進攻西安州。
西安州在會州以東約百裏左右的地方,但被整個屈吳山由南至北隔開,隻有南邊的小陪份地相連。原來也屬於大宋秦鳳路的邊防重鎮,現在北部大部份都西夏占領,而南方一小部份由金國控製,現在並入到京兆府鳳翔路的鎮戎州。
這一舉動大大出乎西壽保泰軍司的守將董明召的意料之外。雖然宋軍的出兵時候比預料中的要早,但西安州與宋朝之間相隔著屈吳山這道天然屏障,宋軍根本不可能去攻擊西安州。因此他才棄守了柔狼山以南的地方,全力布守西壽保泰軍司,修築了大量堅固的防禦工事,想著等宋軍殺來之後, 居險防守,消耗宋軍的兵力。
而沒想到宋軍越過了柔狼山之後,並未向西壽保泰軍司發動進攻,反而拆回過頭去進攻西安州,這時在西安州隻有數千士兵駐守,跟本守不住。一但攻下西安州,宋軍就無需通過西壽保泰軍司,可以從殺牛嶺東端渡過葫蘆河,直接去救援靜塞軍司。因此當務之急,就是立刻向西安州派去援軍,盡力守住西安州,同時也向興慶府發去告急。
但這正好是楊炎所希望的,把西壽保泰軍司的人馬從防禦工事中誘出來,施行圍城打援之計,即消滅了西壽保泰軍司的兵力,又攻下西安州。因此才派人嚴密注視西壽保泰軍司兵馬的動向,一定要弄清楚西夏援軍的行動路線,好在中途伏擊。
探子下去之後,楊炎立刻命令但宋軍以經嚴密監視了通向西安州的大道小路,同時魏郊還放出了飛鷹,在空中巡視,隻等西夏軍到。但一連等了兩天,但也沒有發現任何西夏軍經過。
楊炎不禁也陷入了沉思之中。西壽保泰軍司離西安州有一百三十多裏的路程,而宋軍駐紮的地方離西壽保泰軍司還不到六十裏路程,如果按斥候所說,兩天以前西夏的援軍就以經出發了,那麼現在必然以經經過了宋軍的大寨,但現在還沒有出現,這又是什麼緣故呢?難到還有一條宋軍不知道的秘路嗎?但也不可能,因為有飛鷹在天空巡視,就算有秘路,但一萬人馬的動靜不小,絕對躲不過飛鷹的眼睛。或者西夏軍會另有打算嗎?
就在這時,又有人來報,又有斥候回來,說有重要消息稟報。楊炎一聽,急忙命人帶那斥候進來。
不一會兒,衛兵領進一人,滿身塵土,一臉疲態,一看便知是急趕回來。不過從臉上看這名斥候還非常年輕,絕不超過二十歲。他一進帳,便跪下道:“楊帥,西夏軍以經繞柔狼山以南,將走通會堡支援西安州。請楊帥早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