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3.二十三蒙古軍的進攻(上)(1 / 2)

號角聲“嗚嗚” 的吹響,飛起的塵土幾乎遮蔽了天空,無數人馬在塵土之中來回奔馳,隆隆的鐵蹄踏地之聲,從各個方向次第響起。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壓製著世間萬物。這駭人的聲勢是來自數萬名蒙古騎兵,他們擺成看似散亂,實則有規的陣形,以洶湧澎湃的姿態在黃河西岸一望無垠的曠野上來回湧動,向著西夏軍的陣勢,反複的衝擊奔馳。

戰士們的怒吼,戰馬的嘶鳴,以及離弦而出箭矢帶著尖銳的呼嘯聲,和中箭之後的慘叫和哀號,混雜在一起,無不撼動著天地人心。

高逸和西壁賀駐馬在一個小土坡上,十分惱火的看著現在戰場上的情況,顯然目前的戰局對西夏軍相當不利。

就在宋軍和西夏軍、金軍在黃河以東的土地上展開激烈的戰爭的時候,鐵木真也率領著蒙古大軍從阿剌海城出擊,沿著黃河西岸,向興慶府發動了進攻。而首先的攻擊目標就是婁博貝城和克夷門兩城。

婁博貝城是白馬強鎮軍司的治所,克夷門城是右廂朝順軍司的治所, 而付責在這裏阻擋蒙古軍的西夏大將高逸和西壁賀也以經到任,兩城合兵到也有七萬餘眾,兵力與蒙古軍大致相當,想收複阿剌海城到也有所不逮,但據城而守,擋住蒙古軍應該還是做得到的。

高逸和西壁賀都是西夏軍方的重臣,資曆僅次於以經戰死的嵬名令公和正在翔慶軍抵擋宋軍的高山都。隻是西夏數年來都沒有較大的戰事發生,因此兩人雖然是武將,但也少有機會展示自巳的能力,連獨立領軍作戰的時候都沒有。

雖然李仁孝給他們的任務隻是守住兩城,擋住蒙古軍就可以了,但現在兩人手上都有足夠的兵力,因此都不願一味消極防守,還想著怎樣能夠打擊一下蒙古軍,最好能夠迫使蒙古軍退兵,為自己建立功績。而且從大局上看,如果真能打退蒙古軍,西夏就可以全力對付宋軍的進攻,壓力也將大大降低。

當然高逸和西壁賀雖然少經大戰,但也不是魯莽輕率,自以為事的人。也知道這種草原遊牧民族大多都是驍勇好戰,善於騎射,而且來去快速如風,行動飄忽難測,非常難以對付。不過兩人依然認為這幫草原韃子不過是一幫蠻夷之人,雖然嗜殺好戰,但畢竟頭腦簡單,因此不難智取。

經過兩人商議之後,決定以婁博貝城和克夷門兩城互為犄角,雙方互為呼應,如果蒙古軍無論來攻那一城,守軍就依托城防布陣,引誘蒙古軍主力前來決戰。而另一城立刻發兵來支援遇襲,然後裏應外合,擊破蒙古軍。就算還無法戰勝蒙古軍,那麼就退入城中堅守不戰,也可以完成國君交給自己的任務。而等待蒙古軍耐性全失,不得不撤兵時,再隨後追擊,也大有獲勝的機會。

應該說,這到也不失為一種攻守兼備、穩健合理的戰術。因此商議決定之後,兩人立刻積極準備,與蒙古軍決戰。但令兩人沒有想到的是,蒙古軍並來進攻婁博貝城或是克夷門城。反而繞開堅城,在黃河西岸廣闊的土地上展開了掃蕩。

原來奪取了阿剌海城之後,鐵木真深知蒙古軍缺乏必要的攻城士兵和經驗,以及各種攻堅各種器械。而此前巧取阿剌海城的計策也是可一而不可二。因此並不急於去強攻西夏的堅城。隻是將大軍駐紮在克夷門城以北八十餘裏的磴口附近,然後命者別、速不台和木華黎分別統領一萬蒙古騎軍,分兵三路,去掠奪城外的村野鄉鎮。

因為平民百姓不可能全部都住在城裏,在黃河沿岸,因為有黃河灌溉之利,分布著許多的村鎮,因此也居住著大量的西夏百姓, 這時自然也都成為了蒙古軍掠奪的對像。

者別、速不台和木華黎三人領軍出發之後,對城外的村野鄉鎮展開了無情而又慘酷的掃蕩,所到之處,任意燒毀房屋,踐踏莊稼,搶奪財富和糧食,擄掠人口,稍有反抗,就一率處死。遇到了小股的西夏軍,就毫不客氣的展開攻擊,而遇到大隊西夏人馬,就立刻避開。因為蒙古軍的速度極快,補養也就靠就地搶劫來解決,因此攪得西夏軍疲於奔命,也令高逸和西壁賀頭疼不己。

十餘天的時間裏,黃河西岸的村鎮大部份都被蒙古軍洗劫一空,除去被殺死的老弱病殘之外,大量的壯年男子、婦女、兒童和財富都被蒙古軍掠到阿剌海城去暫時看押,等退兵的時候押回草原去。